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我愿意是急流》,体会诗作蕴含的深刻思想内容及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把握一组组意象群和层层递进、富于变化的诗歌形式。2.引导学生自读《篱笆那边》,多向理解“草莓”“篱笆”“上帝”等关键词语的指代意义。[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爱情确实是文学作品历久弥新的主题。但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诗人对爱情的观照方式往往不同。在我们学过中国当代诗人舒婷的《致橡树》后,本节课,我们再听听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对爱情的理解吧!二、解题裴多菲(1823~1849)是19世纪匈牙利的爱国民族诗人,曾领导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并最终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死时年仅26岁。他一生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八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他的诗作多是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号召人们为民族解放而斗争。著名的作品有《自由与爱情》《贵族》《老旗手》等。在诗歌表现形式方面,他继承了匈牙利民歌的传统,建立了自由、明快的民族诗歌,为其民族诗歌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我愿意是急流》不同其他诗作的战斗风格,而是一首充满了温情和热爱的抒情诗。三、具体研习1.学生听录音后自由朗诵。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情真意切,情味盎然,洋溢着诗人的强烈感情。作者借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表现形式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诵读时既要注意诗中的缠绵的倾诉,又要读出诗人坚定美好的信念。(学生齐读、自读、男女生分读)2.学生自行研读全诗,思考并讨论。(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述“我”和“我的爱人”?两组意象有何特点?明确:诗人运用“博喻”的手法,将“我”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这是一组具有男性气质的刚劲而略带苍凉的事物。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长春藤、炉火、夕阳”,这是一组带有女性娇美温馨气息的形象,欢快而又明丽。(2)诗人用哪些词语将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明确:用“我愿意”和“只要”。(3)如此写表现了什么?明确: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和献身精神。(4)诗人为选择如此多的意象表达对爱情的态度?明确:诗人选择的“急流、荒林、废墟、草屋、花朵”丰富多彩。上至天空,下至河流山谷,意境开阔,画面舒展,不仅表达了诗人开朗、奔放的胸怀,也将诗人爱情的表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5)两组意象交融层进,有何表达效果?明确:这两组意象层层递进,相互对照交融,既表现了诗人为了“至爱之人”甘愿冒着危险挑战狂风的精神;又使得诗人那男子汉的气魄和宽广的胸襟在这无私无悔的爱的倾吐中得以升华,产生了崇高悲壮的人格魅力。(6)反复诵读,结全生活体验理解诗的主题。明确:首先可以把本诗看做是一首爱情诗。裴多菲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了许多优美的爱情诗,尤其是1846年秋爱上尤丽亚以后,写了不少动人的诗给她。1847年秋,裴多菲与心爱的人结为伉丽,这首诗的创作,可看作爱情的表白,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也可以看作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歌颂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7)结合中国民歌,试谈本诗形式上的主要特点。明确:本诗表现形式上类似中国的一些民歌的特点,同一个意思反复咏唱,这样不但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强烈感情,而且造成音乐的旋律美。四、比较阅读舒婷的《致橡树》和本诗中的爱情观有何不同?明确:《我愿意是急流》形象地描绘了相爱双方相伴相随的亲密关系。为了爱情,为了长相厮守,“我”有可以献出一切的勇气和力量。《致橡树》中表达了与之迥异的对爱的理解。诗人否定了小鸟依人似的爱情观,她所追求的爱,是双方的彼此平等。而且认为只有在人格价值的各自独立上,才能有真正平等基础上的互相理解,“这才是伟大的爱情”。五、引导学生自学《篱笆那边》1.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2.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1)“草莓”有何象征意义?明确:诗人发自肺腑的赞美“草莓,真甜”。从此可以推知: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草莓”在篱笆那边,篱笆那边的世界应是美好的、诱人的。(2)“篱笆”又有何象征意义?明确:“篱笆”是严肃守旧的礼法、规矩的象征。(3)如何理解“我可以爬过”又怕“脏了围裙”?明确:“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