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1.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孔子曰:“来,吾语汝!我讳穷久矣,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当尧、舜而天下元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译文]孔子来到卫国的匡地,卫人重重把他包围起来,但是孔子却弹奏音乐、唱歌不绝。子路进来见他,问他说:“老师为什么会这样的快乐?”孔子说:“过来,让我告诉你!我憎恶我的遭遇可以说是很久了,但是仍然免不了,这是我的命运;我追求通达的命运也很久了,但始终得不着,这是时机不巧的缘故。生在尧舜的时代,天下就没有不幸的人,这并非由于这些人有才智才得到机会,而是由于尧舜的时代清明。生在桀、纣的时代,天下就没有得意的人,这并非由于这些人的才智不足,而是由于桀、纣的时代纷乱。在水中游泳不害怕蛟龙的,这是渔夫类人的勇猛,在陆地上行走不躲避猛虎,这是猎人的勇敢。刀子横在自己的面前,对待死像是对待活着一样,这是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的勇敢。知道处于逆境是命运决定,知道通达会有机会,面对大难而不害怕,这是圣人的勇敢。子路,沉住气地对待这事吧,我的命运是受制于天的,幸与不幸是有定数的)2.词语积累(1)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曾皙(xī)浴乎沂(yí)舞雩(yú)庖(páo)厨B.马厩(jiù)饿殍(piǎo)老羸(léi)沟壑(hè)C.谲(jué)诈桴(fú)筏经筵(yán)商鞅(yānɡ)D.赠仪(yí)篡(chuàn)位热忱(chén)贵戚(qī)答案:D(2)判断解释有误的一项()A.形影相随(跟随)毫不讳忌(忌讳)斩钉截铁(砍断)B.礼尚往来(崇尚)不为已甚(太)改弦更张(拉弓弦)C.草菅民命(茅草)无的放失(箭靶的中心)一针见血(看见)D.百家争鸣(发表意见)截然相对(界限分明)融会贯通(懂得)答案:D3.关于作者黄仁宇(1918~2000),193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辍学从军。1954年赴美留学。1964年获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6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70年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68~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教授。他的著述,以《万历十五年》成就最大。他是当代中国学者中罕见的具有见微知著、融会贯通的驾驭史料能力的“通史”人才。他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所做的独到思考,已经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许多中国学人。黑格尔对孔子和儒学的批评黑格尔对于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很蔑视的,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说到孔子时,指出孔子没有“思辨哲学”,《论语》中只有一些“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更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因而不值得一顾。我们读到这些议论会感到不舒服的,但是从德国注重思想体系和黑格尔辩证哲学出发,黑格尔的责备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因为他对中国哲学还是知之甚少的。中国哲学的主流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伦理学的问题(也就是黑格尔所谓的“常识道德”)自然是备受哲人们关注的。而且,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与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家大多不依靠“思辨”“论理”去推导,而是靠感情的打动和突发的感悟。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自然不能入黑格尔的法眼,因为,西方哲学即使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运用研究自然的方法,采取逻辑分析的态度,作纯粹的理智思辨。因此,缺少理性、缺少思辨的中国伦理哲学就很难被西方哲学家认同。我想中国伦理哲学可称为感情哲学。也许哲学界很难认同这个词,哲学就其本义来说就是理性思考的结果,与感情是不相容的。实际西方哲学家也承认“感情哲学”这个概念。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谈到哲学的分类的时候说,如果“按照促使哲学家作哲学思考的主动欲望来分,这样就分出来由爱好幸福而产生的感情哲学”,与之并立的还有“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4.儒学的情感品格儒家的出发点与罗素所说是相近的,其“论证”(许多情况下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