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逻辑严密的结构特点,联系语境,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2.学习马克思为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课文结构,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精神。难点: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时数:两课时授课班级:华东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授课人:授课时间:2008年3月3日教学设想:我不能像李镇西那样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采用以马克思“思考一切”追求真理的精神来解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或许是语文教学的绝唱了。但我试图用我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来讲这篇经典课文,解析这篇传统名篇;因为语文教学应该是有个性的。在本文教学中,我把语言的品味与思路的探究结合起来。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属于语言的品味,把握课文结构属于思路的探究。说到这,顺便归纳一下语文教学的几种课型吧。与学生一起解读一篇作品,无外乎采用这样几种方式:一,品味语言,品味作品的语言往往是其它语文学习方式的基础,因此有的语文教师总结出一种这样的解读作品思路:语言(披文以入情)→思想(内核)→语言(为什么必须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上面的思想);二,探究思路,“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路往往是作者安排文章的脉络结构,更是作者的思维流程,探究思路可以学习到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三,把握主旨,这是品味语言与探究思路的深入,主旨往往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思想之所在,如果用剥笋来形容,这里看到的是笋芯;四,鉴赏文学作品,用文学的元素解读文学作品。基本就这四种类型。需要说明的是,解读一篇作品往往不是只用一种类型,而是以某一种类型为主,结合其它类型进行。教学过程一、走进文本导入一:“您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可以充分体现马克思的一贯性格——思考,“思考一切”是马克思产生思想的前提,正是他的善于思考,才有了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这里的用心爱心专心“思考一切”,跟柏拉图说的“吾爱吾师,我尤爱真理”是一样的意思,“只相信真理”,“只崇拜真理”。这才是真正的思考,这是一种能够产生伟大思想的独立思考。我们也要逐步形成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导入二:同学们,你们长这么大,对友谊是怎么认识的?你们能说说什么样的友谊是最好的吗?危难之中见真情,最伟大的友谊往往是一方处在困境之中或者双方处在患难之中产生的;最好的友谊应该是长久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得起时过境迁的。正如列宁在评价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所产生的友谊时所说的:“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友谊,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谊都没法比的。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说自己总是踏着恩格斯的脚印走。而恩格斯总是认为马克思的才能要超过自己,在他们的共同事业中,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的写作及出版,就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1848年大革命失败后,恩格斯不得不回到曼彻斯特营业所,从事商务活动。这使恩格斯十分懊恼,他曾不止一次地把它称作是“该死的生意经”。并且不止一次地下决心:永远摆脱这些事,去干他喜爱的政治活动和科学研究。然而,当恩格斯想到:被迫流亡英国伦敦的马克思一家经常以面包和土豆充饥,过着贫困的生活时,他就抛开弃商念头,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并取得了成功。这样做,为的是能在物质上帮助马克思,从而使朋友,也使共产主义运动最优秀的思想家得到保存,使《资本论》早日写成并得以出版。于是,每个月,有时甚至是每个星期,都有一张张一英镑、二英镑、五英镑或十英镑的汇票从曼彻斯特寄往伦敦。1864年,恩格斯成为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公司的合伙人,开始对马克思大力援助。几年后,他把公司合伙股权卖出以后,每年赠给马克思350英镑。这些钱加起来,大大超过恩格斯的家庭开支。从马克思来说,也正是为了对刚刚兴起的科学社会主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