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高三语文《〈物种起源〉绪论》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阅读目标。能够辨别和筛选重要信息和材料;能够把握文中关键句,进而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了解序言的写作体例。2.情意目标。了解达尔文及其进化论,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3.创新目标。与《〈实用阅读〉选修》教材中《〈左手的掌纹〉自序》一文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探究自学能力。【教学设想】安排1教时,采用讨论法进行比较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从误写标题导入。明代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解释说:“《尔雅》云:‘序,绪也。’字亦写作‘叙’,言其善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在西汉时被整理加工而成。《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一部中国东汉许慎编著的文字工具书。)序,又称序言、前言、叙、绪、弁言、引等,是作品或书籍的一种依附性文章,主要介绍作品的内容、主旨,或者作者的创作过程,或对作品加以评论。中国最早的序,一般认为是汉朝人为《诗经》所做的《毛诗序》以及为各诗所做的小序。后记,也称跋、书后、后题等,是写在作品或书籍之后的序文,用以介绍写作经过,或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前言不同,后记篇幅往往较小,内容不如前言全面。“物种”是生物的种,是指具有一定生命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分布区的生物类群。“起源”即生物是怎样产生的。达尔文(1809.2.12~1882.4.19)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09~1882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他所提出的天择与性择,在目前的生命科学中是一致通用的理论。除了生物学之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来说也相当重要。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1、筛选出每段中能概括本段主旨的关键句,在书上勾画出来。(结合课本P16~17文本研习题1,参见教参P16~17)明确: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地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A.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如:第1段“……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第2段“……这也是使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一个原因。”第4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最基本的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推进。如:第4段“关于物种起源的问题……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这个总提句清晰地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第5段“因此,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这个过渡句提示了下文的主要内容。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C.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文句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如:第4段、第6段、第7段都反复说“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②如何筛选关键句?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解说:筛选关键句,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也许并不难。但如何筛选得正确、准确,就需要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