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本讲主要内容】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数学归纳原理的科学性,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归纳法:对特殊情况加以研究而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归纳法.它分为不完全归纳法和完全归纳法.由部分特殊情况而得出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不完全归纳法,对全部(有限的)特殊情况加以研究而得出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完全归纳法.例如:①观察下列式子:6=3+3,8=3+5,10=3+7=5+5,12=5+7,14=3+11=7+7,20=3+17=7+13.归纳:每个大于或等于6且小于或等于20的偶数可表示为两个奇素数的和.这里采用的是完全归纳法.结论正确.②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首项为a1,公差为d,那么a1=al+0·d,a2=a1+1·d,a3=al+2·d,a4=a1+3·d,…,an=?归纳:an=a1+(n-1)d.这里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结论正确.(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后面我们将给出证明)③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得归纳:,但,这里采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法,结论不正确说明: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而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通过对问题进行探索而提高数学能力十分重要.2.数学归纳法:是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归纳出无穷多个特殊情况,从而得出一般结论.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如下:①证明当取第一个时结论正确;(归纳基础)②假设当()时,结论正确,证明当时,结论成立.(递推依据)③根据①、②可知对于任意命题正确.(下结论)例如,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数列{an}是一个等差数列,那么an=a1+(n-1)d对一切都成立.证明:(1)当n=1时,左边=a1,右边=a1+0·d=a1,等式成立.(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ak=a1+(k-1)d那么ak+1=ak+d=a1+[(k-1)d+d]=a1+[(k+1)-1]d.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等式对一切都成立.说明:数学归纳法是专门证明与自然数集有关命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完全归纳法,是对不完全归纳法的完善.证明分两步,其中第一步是命题成立的基础,称为“归纳基础”;第二步解决的是延续性问题(又称传递性).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有关命题需注意以下几点:(1)两个步骤缺一不可:例如,若对等差数列{an}的通项错误地归纳为an=(n-1)d,则第二步的证明如下: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用心爱心专心ak=(k-1)d,那么ak+1=ak+d=(k-1)d+d=[(k+1)-1]d.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但当n=1时,a1=0,显然,并非所有等差数列{an}的首项都为0,推理就失去了基础,不能证明结论的正确性.(2)在第一步中,n的初始值不一定从1取起,也不一定只取一个数,证明应视具体情况而定;(3)第二步证明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否则就会打破数学归纳法步骤间的严密逻辑关系,造成推理无效;(4)证明成立时,要明确求证的目标形式,一般要凑出归纳假设里给出的形式,以便使用归纳假设,然后再去凑出当时的结论,这样就能有效减少论证的盲目性.我们可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等式及不等式问题,尤其是用其他方法难以下手时才用数学归纳法往往有效.【解题方法指导】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分析]①1+3+5…+(2n-1)=n是由无数命题组成:1号命题:1=12号命题:1+3=2……k号命题:1+3+5+…+(2k-1)=kk+1号命题:1+3+5+…+(2k-1)+(2k+1)=(k+1)②怎样验算n=1时,等式成立?③如何实现n=k到n=k+1的过渡?④得到什么式子才能称n=k+1时等式成立?⑤书写要体现“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的模式.证明:(1)当n=1时,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2)假设n=k时等式成立,即1+3+5+…(2k-1)=k2那么1+3+5+…(2k-1)+[2(k+1)-1]=k2+[2(k+1)-1]=k2+2k+1=(k+1)2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都成立.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能被14整除.[分析]+=+,而9+5=14,将其一般化,即:能被x+y整除.下面我们先证能被x+y整除.证明:()当n=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