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陈情表№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美,人情美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关键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课型将授课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具电脑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二、导入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揽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三、分析课文(二)1、学生齐读第二段。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学生回答,教师分条投影)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导入介绍了解默读思考重点难点教学过程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不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稍顿,待学生说出“晓之以理”后)“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下面同学们针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研究、讨论并作出解答。(投影问题,逐条解决)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点拨教师活动回答学生活动总结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矜守名节。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5、教师范读第四段。6、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思考)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投影逐条显明确理解赏析品读练习作业示)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背诵全文总结板书设计陈情表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课后记事反复吟读,品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