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第二方案)【教学建议】1.设计意图:通过讲解写作知识、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写作方法,在训练中提高写作技能。2.注意事项:鉴赏范文与思考感悟相结合;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素材与学习写作技巧相结合。3.重备调整:引导探究有关问题,培养学习兴趣,激发独立深刻思想,在写作实践中训练能力。4.学法指导:从经典范文中学习写作技巧;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素材;读写结合。【专题概说】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有文采”,也就是说怎样把文章写得漂亮,让读者赏心悦目。首先要学会“锤炼思想”,不要以为有文采就是变换一下句式、多用几种修辞手法,而是要认识到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没有脱离了语言的思想,也没有不表达任何思想的语言。有了明确的观点和清晰的思路,语言表达才会顺畅;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语言表达才会写生动。那么,怎样才算有文采呢?大体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前三者说的是语言修饰,后者说的是语言内涵,后者更见语言功底。词语生动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精妙的、新鲜传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评价用词是否生动,一个最常用的办法,是尽量选用具体的、可感的、有形象性的词语,而不是选用概念化的、抽象的、音调呆板的词语。词汇丰富关键在于平时注重积累,头脑中储存丰富,使用时才能左右逢源,妙语连珠。句式灵活指在整齐的句式中求变化,在常式中求变式,在重复中求省略,从和谐中求灵活。文言语句含蓄典雅,口头用语简练泼辣,长句周详严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对偶句铿锵凝练,反复句余韵悠然,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可以把不同句式交错使用,灵活搭配,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达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佳境。修辞手法的运用就是对语言的再加工,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这样就把事物写活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更能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理论点拨】什么叫“文采”?就是指文学艺术方面的才华。对于同学们的作文而言,就是在作文中所显露出来的文学素养,即文学性。文学素养是语文整体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文学笔法和文学语言等因素构成。有文采,就是指文章言辞传神,生动活泼,能把所状之物、所叙之事写得有血有肉,说得绘声绘色,能把所议之理阐发得生动形象、精辟透彻,通篇流畅自然,富有表现力。有文采的作文一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二)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三)文句有意蕴。(一)词语生动,句式灵活。1.词语生动。要做到词语生动,首先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其次必须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即:哪些词语是生动的词语?为什么要积累这样的词语?怎样在文中运用这些词语下面举例说明。(1)具有建筑美的动词。语言的生动性,往往是与形象性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就如同形与影一样。换句话说,大凡生动的语言,往往就是形象化的语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建筑美,即有立体感。它能调动读者的形象思维,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如闻其声的感觉。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言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那么,在作文中如何运用动词?关键在一个“巧”字。具体说来:第一,所使用的动词,必须是惟一准确的动词。首先,要进行认真的观察,通过观察,抓住所描写的动作的特征。比方说,要描写一个人从马上下来,可以用从马上爬下来,可以用从马上跳下来,也可以用从马上跃下来,还可以用从马上啪嚓跌下来。究竟该用哪一个动词来描写呢?这就得先确定这个人究竟是怎么下马的,然后才能从这四个动词中选出那个惟一准确的动词来。其次,认真辨析与这一动作相关的近义词,通过对近义词差异的辨析筛选,最后确定哪一个才是这个惟一准确的动词。第二,所使用的动词必须具有可感性。具有可感性的动词,往往能触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所谓可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