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路本单元主要的知识点是围绕SO2逐步展开的。首先研究的是SO2的酸性,这里涉及+4价的硫化合物相互的转化规律:SO2H2SO3HSOSO,这里可以通过联系旧知识CO2与碳酸钠水溶液的反应,既然H2SO3也属于二元弱酸,就符合弱酸的正盐溶液可继续溶解弱酸酐的规律,可以顺利写出SO2+CaSO3+H2OCa(HSO3)2,这里学生容易将CO2和SO2的性质混淆,以为它们的组成相似又都是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就错了。这时可以设计几组实验来探索它们性质的差异,从而得到SO2的化学性质。如:①SO2通入溴水、KMnO4溶液的反应;②SO2通入品红溶液,振荡后再加热,观察加热前后现象变化;③在1mL二氧化硫水溶液中加入0.5mL3%的过氧化氢,振荡,然后滴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观察现象。通过实验与CO2的性质比较得出SO2不仅有酸性还有强还原性,中间价态还应有氧化性(只在少数反应中表现出来,如SO2与H2S反应)此外二氧化硫水溶液有漂白性,但此种漂白在加热条件下是可逆的。SO2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唯一的具有还原性和漂白性的二元酸的酸酐。SO2与其他不同价态硫的物质相互转化,H2SSSO2(或H2SO3)之SO3(或H2SO4),相同价态的含硫化物可以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其中浓硫酸的性质是本单元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对比来了解浓、稀硫酸在氧化性上的差别。同时渗透量变引起质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1.充分利用实验生动、直观的成分和性质上的比较学习来突出浓硫酸的特性。2.通过对比浓硫酸、稀硫酸的粒子组成,能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它们优势,避免“纸上谈兵”,如演示浓硫酸与铜的反应,浓硫酸使铝钝化及加热钝化层被破坏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从而认识浓硫酸特性。w.w.w.k.s.5.u.c.o.m用心爱心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