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是精神1学习目标导航1.体味朴实而不失文采的语言,揣摩体现内涵与情感的关键性词语。2.学习一线串珠、篇末点题的结构。3.充分感受作者对跨世纪北大人的深情和厚望,认识“北大精神”的现实意义。体会朴实而不失文采的语言,掌握一线串珠、篇末点题的结构。一、内容详解在这篇演讲稿中,面对刚刚踏上北大这块圣地的莘莘学子,谢先生谆谆告诫,语重心长。真情从他的演讲中自然流露,既高屋建瓴,又自然亲切,体现了老一代学者对年轻一代的深切关怀。全文共16个自然段,按照作者的思路和文本的内容,全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演讲稿:谆谆告诫,语重心长;高屋建瓴,自然亲切。第一部分(第1~4段),告诫学子们珍惜难得的机会,充分认识来到北大的意义和责任,表达对年轻一代的激励与厚望。四个段落,四个角度:一、激励与厚望第1段,首先祝贺学子们来到北大,然后结合“世纪末”的背景勉励学子珍惜机会。当时时间是1997年,踏入北大的学子们是跨世纪的一代人,作者由此说起,勉励学子“珍惜这百年不遇的机会”,让人感到自然亲切。1.现实背景:跨世纪第2段,追溯历史,激发学子们的历史责任感。作者由北大的创始说到当前北大的情形,抓住学子们刚刚踏入北大的心理状况,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发人深思,为进一步展开话题作了情感上的准备。2.追溯历史:激发历史责任感第3段,展望未来,启发学子们认识到进入北大任重道远。作者首先说“你们是未来世纪中国的建设者”,让学子们意识到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然后说“你们将在未来的岁月中做出平凡的或是杰出的贡献,你们中有的人可能还会成为未来世纪非常出色的人物”,既是殷切的希望又实事求是,既是鼓舞也是勉励;接下来指出“只有极少数的人有幸能把自己的名字与这所学校联系起来”,呼吁学子们要有“负重感”,可谓语重心长。3.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殷切的希望,深切的鼓舞。第4段,从学业变化的角度勉励学子打好服务社会的基础。此段回到现实,让学子们面对“学业”这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作者简练地比较了大学与中学的不同之处,让学子对即将开始的学业有深刻的认识。4.学业变化:加深认识。第二部分(第5~15段),第一部分主要表达谢先生对年轻一代的激励与厚望,这一部分则着重体现了他对学子们的关怀和教诲。这部分是演讲稿的主体,可分为四层,先后阐述四个问题:二、关怀与教诲第一层(5~6段),阐述“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古人总结过成人与成才的辩证关系:“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这里,谢先生集一生的经验对青年学生提出忠告:“只有人做好了,学问才能有好的发挥。”作者举了曾在北大工作、生活过的李大钊、鲁迅印证自己的观点,其实,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古代,有“文品如人品”之说;现代,有“要学做事,先学做人”的提法。可以说,每一个卓有成就的学问家,都同时是崇高人格的典范,其学问和成就正是其崇高人格的外化。反之,如果一个人灵魂龌龊,良知泯灭,那么也必然会泯灭学业的成就,例如中国的赵高、秦桧、汪精卫,外国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等,均颇有才华,但他们只能把骂名留在历史上。作者说明了做人的重要性,至于如何做人,作者并没有展开论述,只是说了一句“做人的问题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意味深长。1.做人第一,做学问第二。举例用心爱心专心116号编辑人格,学问的基础;学问,人格的外化。第二层(7~11段),阐述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谢先生现身说法,给青年学子们传授了几条宝贵的经验:①要边读书边思考,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起来。②不要抱怨和畏难,即使不理解也要先读进去,接受它。③这机会一生只有一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④先做书呆子,然后再做聪明人。最后一条既是对上面三条的概括,又是谢冕先生一生读书经验的总结。这里的“书呆子”显然不是通常所说的读死书、死读书的“两脚书橱”,而是指能抓紧一切机会埋头苦读,动脑思考,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的学子。这里的“聪明人”也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脑瓜机灵、反应敏捷的人,更不是那些喜欢投机取巧,耍小手段玩小聪明的人,而是指有理想、有目标,并能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这句话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