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方法”议论文“论证”技巧训练(一)排比例证一、常用技巧简述1、排比例证,增强气势2、对比论证,深刻有力3、名言经典,深化论证4、假设论证,反面强化5、类比论证,具体通俗二、重点方法例解与演练:1.例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思考:上面文段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论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效果?明确:古代“倜傥非常之人”受辱处困,退而著书,“思垂空文以自见”。运用了排比,把事例排比铺叙,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给人以雄辩有力、不容置否之感,大大增强了“例证”的作用,很有说服力。2、采用排比例证法应注意的问题:A所用的事例最好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B铺排事例时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或按时间,或按国别,或主次轻重。C同一般的例证法一样,列举事例以后要有精当的分析。3、归纳小结:排比例证,它属于例证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巧妙地把事例排比铺叙,可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例证“的作用,达到深化论述的效果,还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4、【演练】以“人生价值”为主题,用“排比例证法”写段文字。议论文“论证”技巧训练(二)对比论证1、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思考:上面文段论述的论点是什么?论证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效果?明确: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性。运用了对比论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强烈的论证效果。2、运用对比论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确定是否运用对比论证。B寻求适当的对比材料,用作对比的事物必须有明确、统一的对比点。C对比之后要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把蕴含其中的事理简明扼要地揭示出来。比是基础:议是升华。因此,对比后要旗帜鲜明地作出评价或得出结论,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3、归纳小结:议论文中常常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对比论证比单从正面说理,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4、【演练】以“要懂得放弃”为主题,用“对比论证法”写段文字。议论文“论证”技巧训练(三)引用论证1、例: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思考:上面语段使用了引用论证法,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说明它的作用。明确: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用权威性的话语,使说理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着力体现理论的力量和文章的思想深度。2、用引证法证明论点应当注意的以下问题:A、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引用的事理与论点要真正构成一种紧密的内在联系。B、对于引语一般要作一些阐明的说明,不要引完就单下结论,以免给人浅薄的感觉。C、除了由于论辩的需要,必须引用大量的论述外,引语要力求简洁,要善于抓住引语的精华。D、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