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科园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书序体裁特点;学习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现象。2.技能目标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学习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新的风格及书序的特点。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关于生死的慨叹,把握作者对生死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诞之意。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了解书序体裁特点,及作者的基本情况。2、熟读课文,读准字音。3、学习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特殊文言现象。学习步骤: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他有“”的美称。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二、注读字音。癸丑()、会稽()、修禊()、急湍()、流觞()、骋怀()、晤()言、趣()舍、嗟()悼()、彭殇()形骸()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请写在横线上:三、文言基础知识。1、文言基础知识。古今异义:(指出下列加深词语的古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2.列坐其次3.是日也4.俯察品类之盛5.所以游目骋怀6.俯仰一世7.或取诸怀抱8.向之所欣9.亦将有感于斯文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a)判断句修禊事也死生亦大矣其致一也b)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c)省略句(指出下列句子省略了什么词,把这个词换成现代汉语)映带()左右列坐()其次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引以()为流觞曲水词类活用: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③齐彭殇为妄作。④死生亦大矣。⑤映带左右。⑥一觞一咏。⑦所以游目骋怀。⑧犹不能不以之兴怀。⑨足以极视听之娱。重点实词:(解释词语)(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二)一1、若合一契2、其致一也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一觞一咏(三)次1、列坐其次:(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七)之1、所之既倦。2、以之兴怀。3、夫人之相与。4、极视听之娱。5、暮春之初。(八)犹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亦犹今之视昔通假字:(指出通假字,并做解释)趣舍万殊悟言一室之内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一、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一)记叙兰亭盛况;(1)(二)抒发人生感慨;(2、3)(三)交代作序目的。(4)二、讨论第一段内容2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3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4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三、讨论第二段内容1、“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2、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3、讨论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4、齐读。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四、讨论第三段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1、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