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5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培育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2、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进展的道理。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课时安排:两课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提问:你在预习中对作者和《资治通鉴》了解多少,由学生先介绍,不完整老师再补充。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读文感知。听录音范读,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提示学生结合注释读准字音,注意朗读停顿、节奏。正音。老师出示投影片。卿(qīng)岂(qǐ)涉猎(shè)邪(yé)孰(shú)遂(suì)四、疏通文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渎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2、指导学生分组译文,标识重点字词。(让学生先沟通,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归纳:重点字词:当涂:当道,当权岂:难道但:只见:知道往事:历史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化讨论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或谋略语气词的运用:“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相当于“耶”,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罢了,语气助词,表示肯定语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古今异义: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博士: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b、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c、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下载后可任意编辑d、既更刮目相待更: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3、指明翻译。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老师适时加予指导、评价)五、分角色朗读,编课本剧,深化课文。朗读要求: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表演要求:a、能抛开课本,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再加工进行表演。b、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演绎了一段白话《孙权劝学》。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下载后可任意编辑(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学生朗读、表演完,要及时加以总结、评价。)六、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直到会背诵2、完成课后练习一、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的作业。二、学生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呢?(议论)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鲁肃大惊吕蒙自信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提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