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新华街祈福小学王月霞教学内容: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的起始课P72、73。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由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小数加、减法,所以这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数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对小数的已有认识,以及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努力通过“尊重并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创造和展现自主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方法的积累以及情感的培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2.过程与方法:营造自主的探究空间,使学生在试做与探寻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方法,并从中感受迁移、对比等思考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探究“新情况”,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并从中感受到事物间的相互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对小数退位减法中出现的的各种计算情况,灵活解决。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我们班最高的同学和最高的同学的身高分别是多少?用米作单位1.53m,1.24m2、你能根据这两个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吗?并列出式子吗?(1)甲和乙一共高多少米?1.53m+1.24m(2)甲比乙高多少米?1.53m—1.24m3、这两道算式该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展开对小数加减法的研究,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复习了小数的意义等相关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地读出了整数、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既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素材,又在不知不觉中回顾着小数的大小关系,小数的组成等加减法计算所必备的知识。]二、新课:迁移已有认知,探寻“新情况”(一).迁移旧知,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1、对于小数加减法,你想了解什么?一是怎样计算?二是为什么这样算?2、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都是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那我们已经学过整数的加减法,屏幕出示算式板书算理:(1)相同数位对齐(末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满十进一,退一当十;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屏幕出示算式和算理:小数点对齐,那这两题不能转化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那能否转化为整数的加减法呢?把米为单位转化为用厘米作单位,就能把小数转化为整数。板书1.53m=153cm3、整数加减法,我们已经会算,那你能根据整数加减法的方法推理出小数的加减法吗?请先算出整数加减法,再尝试算出小数的加减法,分男女生合作,一人算一种。4、反馈结果。5、对比: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末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满十进一,退一当十;那小数的加减法跟整数一样吗?小数点对齐,学生可能对末位对齐有异议。[设计意图:唤醒学生整数加减计算的经验,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为后面探究新知做准备。](二).探究新知——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减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小数加减法太简单了,一下就学会了。老师告诉你,其实没那么简单的,里边还有很多学问,下面我们一起再来探索一下。出示不同的题型。(1)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如: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小数部分位数少减位数多的,如: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那如果老师身高1.6m,那身高差和身高和又该怎样求呢?例:1.6+1.53,1.6—1.53师:你看出什么新情况了吗?展示台展示学生出的题,学生独立计算,一人板演师:我们以前做过很多加减法题,无一例外都是把末位的两个数字对齐,怎么这次没有把末位的两个数字对齐呢?预设1:当学生回答小数点对齐的时候,及时肯定并以“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对齐”为问题,引出相同数位对齐,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预设2:当学生回答相同数位对齐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并找到小数点对齐这个好办法。学生观察,对比发现。预设3: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学生在6.2的末尾添0,这样就把新知转化成了熟悉的知识,小数和整数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