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性群诗阅读教学策略例谈——以《怅望千秋走进杜甫》课外阅读教学为例贺广萍【期刊名称】《《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2页(P91-92)【作者】贺广萍【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教育局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当下,学习古诗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毋庸置疑,但是仅仅学习教材上的内容,则凸显不出古诗的教学价值和魅力,那么围绕一个主题,以“一首”带出“群诗”的阅读方法,则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积淀学生的素养。本文以《怅望千秋走进杜甫》主题性课外阅读教学为例,尝试找出群诗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一、巧设主题,展开古诗阅读【案例一】对诗激趣,引出杜甫师:同学们,课前,咱们来聊聊天。中国堪称诗歌的国度,诗词歌赋浩如烟海。咱们来对对诗,好吗?师: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师:好雨知时节。生:当春乃发生。……师:太了不起了,其实啊,我们刚刚对的诗,都出自同一个大诗人之手,他就是——生:杜甫。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了解杜甫,老师希望通过认识和了解,同学们能够更加亲近古人,进而崇仰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创作诗歌近三千首,留传下来的也有一千四百余首。这些诗体裁样式多,题材范围也十分广泛,有的唱咏山水胜迹,有的感时伤事,有的表达战乱中百姓之苦等。杜诗纵横恣肆,变化丰富,风格多种多样,他的诗作被誉为“诗史”,他本人被称为“诗圣”。这样伟大的诗人和经典的诗作值得带到孩子们面前。咱们本册教材中只精选了一首,更多的经典古诗需要学生去接触诵读,由此教学时,教师精选了杜甫组诗,选取了《望岳》《春望》《石壕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找准切入点,展开了这样一个杜诗主题古诗阅读。把最经典的杜甫古诗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这样的做法无疑对孩子们来说大有裨益。二、巧用资料,探寻诗人历程【案例二】紧扣“望”字,感受形象师:本学期,我们在语文书上还学习过他的这样一首诗。(出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师:(出示杜甫眺望图)用一个动词说说诗人在干什么。生:看,凝视,眺望。师:(板书:望)对,杜甫一生都在眺望一座山,一座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的山,这座山就是——生:泰山。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结合注释,联系诗句来说一说,你感受到了一座怎样的泰山?(板书:注释,诵读)生1:我从诗的前两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可以感知泰山是遮天蔽日,葱葱郁郁的。生2:我读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泰山,因为诗中说到—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有云有鸟,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师:是的,泰山是离天最近的一座山,是中国人心中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被誉为五岳之首。面对这巍巍泰山,诗人不禁发出了铮铮誓言。(出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师:刚刚,我们通过结合注释,想象画面,反复诵读,感受了泰山的伟大形象,有的时候,了解写作背景能帮助我们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情感。(板书:背景)师: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25岁,整个唐王朝处于上升时期,人们对国家充满着自信心和自豪感,建功立业,封侯万里是当时普遍的人生目标。说到这,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生:拥有远大的抱负的诗人。师:可是,大唐王朝的国运很快发生了逆转,安史之乱爆发了。老师这有一段资料,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师:春天诗人在长安城望到了怎样的景象?谁来读?生1:山河还在,草木已经很深了。生2:非常荒凉,看不见人影。师:只见草木,不见人哪,同学们,人都到哪里去了?生1:逃难去了。生2:充军去了。师:鸟语花香本是美好的东西,为什么诗人见花落泪,听鸟鸣而惊心?他为什么而哭?他又在害怕什么?生1:担忧国家的命运。生2:与亲人分别,担心家人的安全。师:在连绵不断的战火中,连鸟语花香都觉得触目惊心哪。(指导朗读)师:就是这样一种思念让诗人白了头发呀!忧国思家悲己都让诗人未老先衰,现在谁能有感情地为我们朗读整首诗。(配乐朗读)师:(出示《春望》《望岳》)同样是望,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生1:《春望》景色凄凉。《望岳》里写的泰山高大雄伟。生2:诗人在《春望》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