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共6页杨浦区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质量调研初二历史学科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形式为开卷,共9题,满分30分,考试时间40分钟。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考号、姓名、学校,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卷编号上是—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一、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中外交往交流在范围、内容、方式、影响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某校一历史兴趣小组以“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为研究主题,查找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活动。唐朝墓葬出土的大食人俑和非洲黑人俑A《长安旅舍与于慎微长官接邻》上国羁栖久,多惭万里人。那堪颜氏巷,得接孟家邻。守道惟稽古,交情岂惮贫。他乡少知己,莫厌访君频。——9世纪新罗人崔致远撰写(注:于慎微生平不详,或为唐朝官员)B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第二册)》C试卷第2页,共6页唐朝阎立本《步辇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DE(1)在上述材料中,选出符合研究主题的材料:材料A、材料________和材料________。如果要研究“唐朝与东亚国家的交流”,价值最高的是材料________,请说明理由。(材料填写字母)(2)为进一步研究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除了已有材料所示的历史事件以外,请帮助他们再补充两个相关历史事件。(3)根据上述选出的材料和补充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二、“棉花”的扩张2.某八年级学生在阅读一本有关“棉花”的书时,他发现“棉花”在从资本主义诞生到走向全球化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于是他将相关内容做了以下梳理。材料①以此为起点,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的商业网络,使欧洲人得以控制棉花的生产与贸易。②该地区人民被贩卖至美洲,以奴隶身份从事棉花种植。③棉纺织技术革命在此国率先爆发,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④出生于此国的两位伟大思想家号召棉纺织工厂中的普通工人们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斗争。⑤该国南方棉花种植园奴隶主与北方工业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引发内战。⑥该国政府用甲午战争中获取的部分战争赔款,大力扶植棉纺织业。试卷第3页,共6页(1)帮助他将上述梳理内容与以下地图中代表的相应位置进行匹配。(填写字母)①___C___①_______①_______①___B___①_______①_______(2)20世纪初期以来,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在棉纺织工业中的绝对优势逐渐消退。有人认为这种现象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有关,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三、现代化探索之路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弄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演进的脉络,某历史社团进行了以下探究。步骤一:他们首先通过网络检索到:“现代化”这个词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是指……人类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各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1)根据检索内容,结合所学,18世纪在欧洲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事件是()(双选,填写字母)A.“光荣革命”B.工业革命C.法国大革命D.美国独立战争步骤二:他们又从一本书籍中阅读到以下一段材料:鸦片战争中的坚船利炮使近代中国第一次直面西方现代化的物质力量,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应激性反应条件下展开了自身现代化的探索。社团同学在对教科书相关内容进行梳理时,发现以下人物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都“应激性”地进行了“现代化的探索”。(2)仿照示例,为这些人物补充介绍语。示例: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试卷第4页,共6页康有为和孙中山为代表的______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_______步骤三:在上述探究中,社团同学发现这种模仿照搬“走西方的路”行不通,中国究竟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如何进行现代化的问题最终落到了中国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