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第二课时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我国风景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文景观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都生动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1.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①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事例:寺庙与塔寺庙塔地理位置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人文含义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例五台山寺庙(教材图4.17)大理三塔(教材图4.18)②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图3.15佛寺通过五台山中的佛寺景观,说明:自然风景区中的寺庙多建在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之中,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图3.16塔以大理三塔为例,说明: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陵地区,常在小山冈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修建宝塔,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重要的构景。2.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例如——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教材图3.17和图3.18)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建筑特色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3.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1例如:西双版纳的热带风光和傣族风情内蒙古草原风光与蒙古族风情等(2)非自然景观中的人文景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探究活动:比较我国南方和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说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示:可从南、北方的地形、气候、植被、耕地类型、种植的作物、风俗习惯、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课外探究活动:收集资料比较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光、傣族风情与内蒙古的草原风光和蒙古族风情。(提示:可通过上网等途径查阅资料,从而说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五、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只有以情观景,才能深刻感悟自然的美。1.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教材图3.19)西方传统的风景画追求真实表现自然。中国的山水画把大自然作为生命与艺术创作的母体,以表现自然作为抒发自身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的途径,追求意境的表达,不拘泥于逼真的描绘。2.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⑴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自然景观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等美感类型,这些需要综合感受。如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试体会游人应如何综合感受?游人呼吸清新空气,渴饮甘泉,扶石倚松等,从不同的侧面体会自然美;游山回来,于温泉中沐浴解乏,才会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的感慨。⑵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⑶移情与景,情景交融——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神思游于自然之间,心随景化,情景交融,以至陶醉于自然美的王国之中。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⑷登山涉水,求质求真——登山涉水可以锻炼意志、净化心灵、高尚品格、理解天人和谐。在登山涉水中可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的真。欣赏自然的美还可追求精神上的升华。活动1.回忆学过的有关景观描写的某篇(首)诗文,谈谈从中得到的对于景观欣赏的启示。(提示:结合教材最后一部分教学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建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的适当内容来进行。如果学生就某篇(首)诗文的景观描写谈出自己的体会,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