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中化学硫酸优质课观摩评比暨教学改革研讨会说课稿1新人教版必修1新课程理念是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提倡让学生在做科学中学科学,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硫酸是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它在工业上和实验室都有广泛的应用,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掌握硫酸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能在工农业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条件。㈠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的《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是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之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它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材的编排中体现的五条知识脉络⒈知识线:知识发展线索:酸的通性——稀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殊性——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深广度(要点):认识酸的通性--知道稀硫酸的通性--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⒉学生认识发展线:学生的认识发展脉络:首先从初中化学的有关内容入手,先复习稀硫酸的性质,然后通过活动质疑,为物质的性质的预测提供思路。⒊问题线:通过“思考与交流”,应用初中化学知识了解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再通过设计阅读导向性问题提纲引出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最后用科学实验解决问题。⒋活动线: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学生动手实验,小组讨论,教师演示实验。⒌情景线:生活素材--课本素材--科学素材---生活素材。五条线索间的关系: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知识线和学生认识发展线确定了教学的目标,问题线、活动线和情景素材线展现了实现目标的途径。㈡学情分析:⒈已知: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硫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因而我在本节课中仅以知识回顾的方式提出,使硫酸知识完整化⒉想知:浓硫酸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有关知识⒊未知:学生在初中几乎没有涉及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⒋实验探知:采取学生做实验,亲身体验,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强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区别㈢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复习回忆巩固稀、浓硫酸的共性:酸性;②、探究识记浓硫酸的物理性质;③、通过探究理解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④、阅读自学,通过对硫酸性质的认识明确其用途。(2)“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爱心专心①通过无机物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阅读、查阅、讨论和概括有关硫酸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以及信息加工能力;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硫酸的重要用途,认识硫酸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②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③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体验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创新的良好品质。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㈣教法与学法: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⒉学习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的方法①阅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书本,找出重点,归纳整理。②观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全面科学地观察事物,获取有效信息。③联想:将硫酸知识与大量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际应用建立联系,实现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完成知识的迁移应用。④推理: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氧化还原,电离理论等观点对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由表及里,揭示反应本质。⑤对比:通过稀硫酸和浓硫酸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表现氧化性粒子的不同,分析酸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酸的根本区别;辨析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⑥分类:浓硫酸属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