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教学难点】教育大革命。一、独学指导:1.知识指导:2.独立学习:13.抛砖引玉:【抛出问题】【引出问题】1).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2).新中国初期,我国的教育兴办具有哪些特点。3).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4).“文革”结束后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2二、互学引导:生生互学:师生导学:-:1).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2).新中国初期,我国的教育兴办具有哪些特点。3).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4).“文革”结束后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三、活学辅导:1、举一反三:(1).1950年7月,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当时简化汉字的出发点可能是()A.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B.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清算C.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D.有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2).2001年,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教育具有()3A.先导性、全局性作用B.历史性作用C.统筹性作用D.阶段性作用(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5).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A.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B.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疑难解惑:读图,回答问题:(1)以上三幅图提供了哪些信息?(2)为此,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3)三幅图所体现的教育政策的普遍推行有何重要意义?4答案1.独立学习:①社会主义新型②工农子女③为人民大众服务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⑤两种教育制度⑥国民教育体系⑦大中小学⑧成人教育⑨业余教育⑩坚实基础骨干力量上山下乡文化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半文盲全民族文化素质现代化事业恢复高考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科教兴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2.抛出问题:1).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1)根本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4)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现代化建设。2).新中国初期,我国兴办教育的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3)制定新的教育办学方针。在办学体制和办学形式上加快改革步伐。(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接班人。3).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大意义(1)普及义务教育对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2)普及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3)实现普及义务教育能改变中国的命运。4).“文革”结束后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文革”结束后,邓小平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明确了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向。(3)坚持“三个面向”,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