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高中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三课时一、检查订正前课作业:抽查学生背诵《惯于长夜过春时》,有表情朗读第五部分。二、提问讨论:1.本文涉及的人多、事多,内容庞杂,材料零碎,可为什么又显得结构谨严呢?2.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3.除了写作上的技巧外,还有什么原因使这篇文章如此感人?三、总结讲解:本文用杂文笔法,以记叙为主,兼以议论抒情,调动了多种表达手法,因而成为一篇情文并茂的记实性散文。它之所以感人至深,原因有(结合课文适当举例。):1.有感而发。作者压在心中的悲愤已整整两年了,写出来气贯长虹。2.详略得当,主次勾连,浑然一体。3.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密完整,内容深刻细致。4.语言朴实,深刻、含蓄,抒情激越,议论精当。四、作文训练题目:对这件事应该引起重视要求:(1)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介绍班内或校内一件小事;(2)必须写你亲眼见或耳闻的事,不可胡编乱造;(3)500字左右,课内完成。请2—3位同学读自己的作文,大家评议,教师小结。五、课外选读:鲁迅的《南腔北调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