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三节。电解池是继原电池后电化学基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原电池知识的延续,更是研究其应用的基础。与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等知识密切相关,在中学化学基本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指导工农业生产实践的重要理论依据。对比新课程标准和旧教学大纲:旧教学大纲对电解原理的要求为C级,能领会概念的原理,并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新课程标准则要求:体验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解池总反应式,重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2.三维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解概念,辨别电解池与原电池;(2)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1)综合应用化学和物理知识,设计电路图;动手实验,体验电能与化学能转化的探究过程;(2)应用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取信息,应用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分组实验与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2)通过探究实验的操作,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感受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研究的严谨与艰辛。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电能与化学能转化的探究过程的体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二、学情分析[知识角度,高二学生在必修1、必修2和选修4中已经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同时物理学中电学知识也相当丰富,学习本节内容并不陌生,难度不大。认知角度,高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也在迅速发展中,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实验探究的热情高,但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适时的组织和引导。三、教学策略用心爱心专心1教学方法: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贯穿“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研究性学习报告”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用具:学生直流电源、灵敏电流计、烧杯、电解槽、导线、电极(石墨棒、锌片、铜片)、淀粉KI试纸;1mol/LCuCl2溶液。四、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是本节课主题,学生需要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探究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大胆质疑,善于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小组协作精神,真正实现从“做”中“学”。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教学反思:此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达到设计意图。(二)设计电路,发现电解池用心爱心专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图片:介绍:据报道某兴趣小组,用番茄、铁叉、铜钥匙、小灯泡,设计了如图中的装置,使灯泡亮了,同学们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吗?赞扬:充分肯定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寻找真相。认真看图,小声议论回答:铁叉、铜钥匙是电极,番茄提供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产生电流。质疑:电流那么弱灯泡能发光吗?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回顾原电池的相关理论,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用品:学生直流电源、灵敏电流计、烧杯、导线、电极(石墨棒、锌片、铜片)、淀粉KI试纸;1mol/LCuCl2溶液安排任务:结合实验用品,设计电路,能使电流表发生偏转。要求:一种不接入电源,一种接入电源。思考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图,填写研究性学习报告。综合应用化学和物理知识,设计电路图,引出电解池装置。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综合应用能力。展示:研究性活动学习报告,请学生说说明设计思想。明确电路产增强语言表述能力,提2教学反思:此环节由原来的宽泛要求“根据物理和化学知识设计电路并连接”变为具体的“根据实验用品设计不接入电源的电路和接入电源的电路”,明确学生任务目标,提高课堂效率,引出电解池装置,为探究能量转化方式奠定基础。(三)实验探究,寻找真相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分析第二种电路图,类比初中:水通电后分解的实验,组织实验探究CuCl2溶液通电后的实验现象。实验要求:用石墨棒做电极,给CuCl2溶液通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