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使用和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文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揣摩分析,达到对文章的初步了解掌握;通过对失败例文的修改训练来深入把握;通过迁移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这种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议论文论据的选择。【教学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教学时间】两课时【课程类型】写作课【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绎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工具】PPT第一课时【导入】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典故吧。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论据的分类: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两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等。例如: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六国抵抗秦国。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理论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例如: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先秦)晏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代)司马迁爱国如饥渴。——(汉代)班固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宋代)陆游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二、快速浏览课本76~77页的尹荣方的《论度量》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明确①度量大的好处;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明确: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1)(4)是道理论据(2)(3)(5)是事实论据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明确:负荆请罪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