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矿物质〔minerals〕第一页,共五十一页。人体重量:96%是有机物和水分,4%为无机元素组成。在这些元素中,已发现有20种左右的元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持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营养学上称这类营养素为矿物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第二页,共五十一页。矿物质的主要生理功能(1)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骨骼和牙齿中的钙、磷、镁;(2)调节细胞膜通透性、控制水分,维持正常的渗透压、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3)构成酶的辅基、激素、维生素、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或参与酶系的激活。第三页,共五十一页。1.钙*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元素。正常情况下,成人体内含钙总量约为1200g,相当于体重的2.0%。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磷灰石结晶形式存在,少量为无定形钙,婴儿期比例较大,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一.常量元素第四页,共五十一页。1)形成和维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2)维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活动;3)参与血凝过程;4)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性,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以及细胞内胶质稳定性。第五页,共五十一页。(1)膳食中草酸盐与植酸盐的影响它们可与钙结合成难于吸收的盐类如植酸钙、草酸钙,从而使钙的吸收率降低。(2)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干扰钙的吸收,可能是其中的醛糖酸残基与钙结合所致。干扰钙吸收的因素第六页,共五十一页。(3)维生素D缺乏缺乏时,钙吸收作用所必需的钙结合蛋白减少,因此在纬度偏北或在有雾的城市紫外线照射缺乏或受阻挡,更要注意从膳食中补充VD。第七页,共五十一页。(4)长期钙--磷比例不适宜钙、磷之中任何一种元素过多都可干扰这两种元素的吸收,并且可增进其中较少的一种元素的排泄。长期摄入过多的磷可损害平衡机制,改变钙代谢,引起低钙血症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第八页,共五十一页。(1)维生素D有利于钙通过肠壁的转运以增进钙的吸收。(2)乳糖乳糖可与钙螯合,形成低分子量可溶性络合物,而且当其被肠道菌分解发酵产酸,使肠腔pH降低,均有利于钙吸收。(3)适宜的钙磷比例钙磷比例为1:1时,有利于钙的吸收。促进钙吸收的因素第九页,共五十一页。钙缺乏症第十页,共五十一页。1)推荐量每100g蛋白质需要1g钙,高磷膳食要增加钙的需要。钙的推荐量和食物来源第十一页,共五十一页。2)食物来源奶与奶制品中含钙丰富,120mg/100g,吸收率也高,是婴幼儿理想的钙来源。第十二页,共五十一页。资料:我国居民膳食钙摄入状况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人均摄入钙405mg/日,达RDA的49.2%。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缺乏尤为严重,钙摄入在50%RDA以下:第十三页,共五十一页。*2.镁人体内含镁20~28g,其中3/5集中在骨骼,2/5分散在肌肉和软组织。镁在人体生理、病理及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已被引起广泛的注意。第十四页,共五十一页。1.生理功能激活多种酶的活性;抑制钾、钙通道;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维护胃肠道的功能;镁盐有利尿、导泻的作用。第十五页,共五十一页。2.缺乏症镁缺乏的特征可表现为肌肉痉挛〔颤抖、抽搐〕、心率过快、倦怠、恶心,严重时可导致精神错乱。第十六页,共五十一页。3.食物来源及适宜摄入量植物食品含镁较多,花生、芝麻、大豆、全谷、绿叶蔬菜含镁丰富;我国居民膳食镁的适宜摄入量〔AI〕成人为350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成人为700mg/d。第十七页,共五十一页。*3.磷一、磷的生理功能1、与Ca同时构成骨骼和牙齿,保证骨骼和牙齿的形成和正常;2、参与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糖和脂肪的吸收以及代谢;3、对能量的转移和酸碱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十八页,共五十一页。二、影响磷吸收的因素1、食物来源:谷物中含有较多的磷,但是吸收率较低,但长期食用谷类食品,机体会形成对植酸磷的适应能力,吸收率会不同程度的提高;2、VD的含量:P的吸收需要有VD的参与,当体内VD缺乏时,血清中无机磷的含量降低;第十九页,共五十一页。3、食物中Al、Fe、Mn等金属离子的含量,它们常与磷的盐结合,形成不溶盐,阻碍P的吸收;4、适宜的Ca:P:适宜的Ca:P婴儿期为1.5:1,一岁以上为1:1并维持终身;第二十页,共五十一页。蛋类、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