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文言词汇。2.熟读理解文章。3.分析这篇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短文内容的理解。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安排】多媒体【教学步骤】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2、熟读理解文章。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4、再次研读课文,继续深入探讨,加深对文章蕴涵道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的祖先留给我们许多文化遗产,为了继承、发扬这些知识,就要求我们学好文言知识。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小短文就是一篇这样的典范之作。好,下面我们就来考考大家,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有谁知道太阳是早晨离我们近呢?还是中午离我们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多媒体出示课题)二、整体感知1、背景介绍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留传于世。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这篇传说故事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的作品。列子属于道家学派,孔子属于儒家学派,而两家是对立的学派,常常互相讥讽。列子写这故事,是讥笑孔子的无知。其实两小儿的疑问,也是列子提出的问题,这个疑问,列子也不能解决。《列子》中多记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等。形象鲜明,含义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幻灯片出示)2、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幻灯片显示“方法指导”:多朗读看注释懂句意释全文明道理)3、师生分别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4、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师生评议。5、疏通文意,学生逐句翻译。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句。东、辩斗、故、以、去、为、是、沧沧凉凉、探汤、决、孰、知6、解析课文⑴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其它……)(多媒体出示“问题”)⑵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你看文章思考,理解争论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幻灯片出示)初出日中小儿甲: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以太阳大小判断离人远近)小儿乙: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结果:孔子不能决也。三、朗读背诵,深入探讨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2、探讨:(多媒体出示问题)⑴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个学问家也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教师提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⑵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探讨)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要善于观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看问题要全面,避免偏执一端。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应当具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幻灯片显示)3、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创作实践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新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注:①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②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五、教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开拓自己的思维,掌握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六、布置作业熟读背诵课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和意思。板书设计:初出日中小儿甲:近(大如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