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及点评一、案例背景:官底镇中心小学刘玭2010年9月,本着构建最本色最简洁最实用的模式以整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初衷,针对小学数学新授课课堂教学的特点,我校在已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小学数学“学、交、练、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着力追求数学教学的高效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实施、改进,这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已逐步体现。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三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探索其它平面图形的特点做好了准备。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性质具有重要意义。教材创设了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发生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再利用拼一拼、折一折活动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这一性质,并利用此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角的测量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3、教学目标:⑴、让学生通过画、量、剪、拼等一系列直观操作活动,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⑵、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⑶、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的意识。4、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并且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⑴、“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探索和验证。⑵、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4、资源利用:⑴、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每组各1个。⑵、量角器每人1个。⑶、小组活动记录表每组1份。二、教学过程:(一)、导课、自学:1、故事导入:“有一天数学王国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出示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它们为什么争吵呢?原来呀,钝角三角形认为自己三个内角之和比锐角三角形之和大,是这样吗?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2、提问:你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吗?说明:三角形内两条边所夹的角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都有三个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3、出示自学任务(教材27页):步骤:⑴、独立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任意三角形。⑵、量出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在三角形中标注。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课本27页“小组活动记录表”中,并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小组活动记录表第组小组成员的姓名三角形的形状每个内角的度数三个内角的和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争吵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学任务,在亲自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用量角器量出它们的内角、动笔算出三个内角和这一系列的自学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索新知的乐趣。4、学生自主学习。(二)、交流、点拨:1、指名学生汇报自学情况。⑴、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小组活动记录表第组小组成员的姓名三角形的形状每个内角的度数三个内角的和××锐角三角形80°60°42°182°××直角三角形90°60°30°180°××钝角三角形110°38°32°180°××等腰直角三角形90°45°45°180°………………⑵、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仔细观察每种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每种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都在180°左右。预设2:三角形形状不同,每个内角的度数不同,但是三个内角之和相同,都是180°。⑶、点拨:我们刚才自己画了画、量了量、算了算,知道了不管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是否一样,它的内角和都是180°。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