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市群众体育工作要点2014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扎实实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以“让城市动起来”为目标,以加快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切入点,以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和宋夹城体育惠民系列活动为重点,着力推进七项工作。一、积极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以全社会共同建设、共享成果为共识,积极构建以人为本面向基层、保障基本、服务群众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一是认真学习领会省局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和标准,明确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标准、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内容。结合实际,推动出台《市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积极创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二是积极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资源和服务要素协调配置,全面拓展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体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行政村文体活动室的阵地作用。三是加快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服务水平。各县(市、区)要按照省局要求,主动介入健身步道规划、建设、管理,配置体育设施器材,增设体育科普标识。城市社区或中心城镇因地制宜试点拆装式游泳池建设。二、切实做好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将为民服务、强健国民体质作为根本落脚点来落实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完成好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和全面掌握本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质状况的变化趋势,为评估国民体质状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和研制新周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提供数据支持。市制定实施方案、组建监测队、配备测试器材,主导实施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工作。各县(市、区)要积极配合市体测队工作,做好抽样人群的安排及测试过程中各辖区的联络对接工作。全市在7月前完成抽样监测工作,8月前完成数据整理上报工作。第1页共5页完善市县联动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出台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定期评估全市国民体质变化情况,更好地为下一阶段体育强民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各县(市、区)继续健全体质测试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四有”建设,并务实完成年度体质监测工作。三、全力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以方便市民、为民谋利为行动指南,以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为抓手,形成层次衔接、布局合理、功能多样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一是完善规划,形成市级、县(市、区)级、乡镇(街道)级、社区(行政村)级、居住区级5级体育设施布局。协同有关部门,推进市、县两级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总结古运河休闲健身长廊成功经验,积极配合、加强指导,推进全市公园、绿地嵌入式健身场地建设;结合民生1号文件要求,市区新建、更新健身器材600件、篮球架30个,集中力量打造1-2个体育惠民重点工程。二是突出重点,确保年底前完成全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任务。依据《市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行动方案》(扬府办发[2012]206号)及省局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填补健身盲点,完善配套建设,拓展电子地图运用渠道,提升使用率,做好省局验收准备。各级体育部门要按照省局验收标准拾遗补缺,填补10分钟体育健身圈体育设施空白点,完善社区健身点场地管理及开放制度,培育特色健身团队及相对固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常态化开展健身指导及群众体育活动,结合宣传橱窗进行健身宣传。市体育局在第四季度对各县(市、区)进行先期检查。三是城乡一体,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均等化。调研农村健身设施现状,以大自然村和新农民集中居住区为重点,启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提档升级工程,研究制定建设标准和实施方案,争取省局相关经费支持。四、精心策划全民健身体育节第2页共5页以亲近百姓,惠及全体为目标,举办市第十三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体育活动和重点赛事,激发市民健身激情和城市活力。重点打造专项活动。精心策划全民健身体育节宋夹城体育惠民系列活动,烘托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运动健身氛围,以群众体育赛事凸显宋夹城运动场馆功能,以绿色园林氛围带动健身运动热潮。提升“谁是球王”系列活动品牌影响力,以体育进社区为重点开展体育“五进”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