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案例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充分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合理的开发、创新、使用器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二、教材分析小学篮球学习是学生们比较喜爱的球类运动,篮球运动对于青少年发展身体协调性、爆发性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适当的篮球比赛能够争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争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三、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对篮球活动有了一些认识,具有一定的投掷能力,也具备了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能力。本节课对篮球传接球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和创新,使其为教学服务。通过合作学习、游戏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为其创造一个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与成功。四、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初步的理解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领及其应用。2.学生能够初步的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要领及其技巧与方法。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五、教材重难点重点:胸前传球双手拨球的动作难点:蹬转协调,动作连贯。六、场地器材篮球七、教学流程1.热身活动:学生自由练习,起到锻炼学生手感的目的2.基本部分:教师引导让学生体验传接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建立动作概念;徒手模仿—形成动作表象;双人传接—掌握技巧;完整体验—解决难点;完整练习—掌握动作;个别展示,学生评价—发现问题。通过以上教学环节,将学习的重难点贯穿于不断变化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突破重难点,完成技术动作的学习,并在其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通过传接球游戏,对所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提升和应用,同时,发展体能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3.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学生拍打放松,然后,以学生谈体会和收获的方式,进行总结评价。李营步2014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