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机制与抗凝药、凝血机制与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药福建医大附一福建医大附一药学部王航药学部王航正常的止血和抗凝机制包括正常的止血和抗凝机制包括血管机制血管机制血小板机制血小板机制凝血因子机制凝血因子机制抗凝系统机制抗凝系统机制纤维蛋白溶解机制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内皮损伤诱发血栓形成示意图内皮损伤诱发血栓形成示意图凝血酶是血管损伤、凝血及血小板激活的纽带凝血酶是血管损伤、凝血及血小板激活的纽带胶原胶原组织组织因子因子凝血酶凝血酶IIaIIa血小板血小板激活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原IIIIADPADPTXATXA22凝血凝血瀑布瀑布血栓血栓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血小板血小板聚集聚集凝血酶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可催化纤维蛋白及诱发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是凝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可催化纤维蛋白及诱发血小板聚集PollackCV,etal.TheJournalofEmergencyMedicine.2008(34)4:417-428神经反射管腔收缩血流变慢、出血神经反射管腔收缩血流变慢、出血//停止停止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细胞分泌vWFvWF、、FnFn促进促进pltplt粘附粘附释放释放TFTF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暴露内皮下胶原暴露内皮下胶原释放释放u-PAu-PA激活纤溶系统激活纤溶系统1.血管壁机制1.血管壁机制促进血小板粘附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2.2.血小板机制血小板机制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通透性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ADP,ATP,PF4(ADP,ATP,PF4等等)),增强,增强血管收缩(血管收缩(TXA2,5-HTTXA2,5-HT等)等)提供膜磷脂表面(提供膜磷脂表面(PF3)PF3),提供凝血反应介质,提供凝血反应介质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形成稳固血栓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形成稳固血栓血小板激活通道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TxATxA22纤维蛋白结合位点纤维蛋白结合位点ADPADP凝血酶凝血酶血小板口服后胃肠道完全吸收,肠溶片相对普通口服后胃肠道完全吸收,肠溶片相对普通片吸收延迟片吸收延迟3-6h3-6h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晚餐后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晚餐后3030~~60min60min是是服用最佳时间服用最佳时间普遍推荐剂量:普遍推荐剂量:75-300mgpoqd75-300mgpoqd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肝素华法林肝肾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肝素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慎用或减量抗凝治疗的慎用或减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氯吡格雷药理作用药理作用1.1.抑制抑制ADPADP受体纤维蛋白原与血小受体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板GPIIGPIIbb/III/IIIaa受体结合血小板聚集受体结合血小板聚集2.2.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3.3.减少有功能的减少有功能的ADPADP受体的数量受体的数量CAMPCAMP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氯吡格雷氯吡格雷2-2-氧基氧基--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吸收吸收((口服口服):):快速,不受食物或者抗酸药物影响快速,不受食物或者抗酸药物影响代谢代谢::快速肝脏代谢快速肝脏代谢半衰期半衰期:8:8小时小时((但对于血小板具有不可逆的抑制效果,血但对于血小板具有不可逆的抑制效果,血小板的寿命大约为小板的寿命大约为77––1010天天))排泄排泄:5:5天后天后50%50%出现在尿中,出现在尿中,46%46%通过大便通过大便标准剂量标准剂量:75mg:75mg每天一次每天一次负荷剂量负荷剂量300mg300mg能快速起作用能快速起作用33小时内提供全部的抗血小板效果小时内提供全部的抗血小板效果细胞色素P450酶系氧化水解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Ⅱ凝血酶原Ⅲ组织因子Ⅳ钙离子Ⅴ易变因子Ⅵ不存在Ⅶ稳定因子Ⅷ抗血友病因子ⅨChristmas因子ⅩStuart-Power因子Ⅺ血浆凝血活酶前加速素ⅫHegeman因子XII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PK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目前公认的凝血因子共1414个,个,按罗马字命名的有按罗马字命名的有1212个,以个,以及高分子量激肽原及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HMWK),,激肽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