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纲展示:(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热点提示:(1)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考点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家国天下1.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传承:实行王位世袭制,传承方式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2)王权特点:通过占卜的方式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管理: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职;地方封侯、伯等作为方国首领,臣服于中央。2.西周分封制(1)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2)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②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主要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3)影响①积极:前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②消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势力的发展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点拨]分封制不仅在周代实行过,很多王朝在初建的过程中均实行过分封制,如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中的“国”就是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明代的燕王朱棣(明成祖)也是分封制下的诸侯王。[思考]柳宗元称西周分封制为“封建”,其含义是否等同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提示: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蕃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分封领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严格的等级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不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历史阶段。3.西周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实质: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3)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点拨]大宗和小宗均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天子而言是小宗,而对于封国内的卿大夫而言是大宗;卿大夫对于诸侯而言是小宗,而对于封国内与其相关的士来说是大宗。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4)影响①“家”“国”一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②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的推行。③宗法制是中国传统宗法观念的源头,影响深远。[思考]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何关系?提示: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血缘纽带基础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问题1:探究分封制的特点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材料二王室分封宗亲功臣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中国历史·先秦卷》(1)据材料一中的图片分析同姓封国分布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分封制在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信息解读]从材料一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后裔,但以王族为主体;从诸侯国的分布来看,主要在黄河流域。材料二中“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说明分封制的实施与周礼相结合,强化了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尝试解答](1)图示中显示分封的同姓亲族较多分布于富饶之地,王室周边地区。(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规范了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稳固了西周的统治。问题2:探究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材料一材料二(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政治体制。——张荫麟《中国史纲》(1)依据材料一分析宗法制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的影响。[信息解读]材料一从横向看,反映了大宗的继承者是嫡长子;从纵向看,反映了大宗和小宗之间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