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说课稿一、说教材《台阶》是一篇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短篇小说,现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与本单元其他四篇不同,是小说,但也是叙事类作品,主要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父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无私,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本文以父亲为主要描述对象,但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在表现一代农民形象,具有农民的老实厚道、要强、勤劳、朴实等品质外,这位父亲更是一个用劳动证明自己存在价值从而赢得别人尊重的人。根据教材及单元目标,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教学难点: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二课时二、说教法学法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反复读小说文本,充分地熟悉情节,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长和离学生生活较远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台阶》是一篇语文平实但内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对它的主题有着不同的解读,特别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农民,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所以这堂课适合于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三、说教学流程(一)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2、字词:3、解词:检查预习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督促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又使大部分学生得到复习巩固。(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1、抓住线索,说说故事梗概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和文眼。作者为什么要在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笔墨?而不去突出表现父亲的终年辛苦呢?台阶的描写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是父亲一生辛劳的浓缩,从台阶上集中反映了父亲的各种品质。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拨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作者迫切希望落后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变,农民生活能够得到改观。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提示:谁?干什么?怎么样?)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的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初步把握情节,对人物也有一个初步感知,做到整体的把握。复述故事,也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勾画圈点法阅读以及培养学生信息筛选和概括能力3、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3级,被人家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觉得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所以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三)速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父亲显然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父亲,那么除此之外,在你心中,他还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请用这样的句子说话:“从______句话我读出这是一个的父亲。”卑微的、要强、有志气、不甘落后、有长远目标,有移公移山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筛选信息,掌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人物赏析的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流畅的表达,让学生自己感悟父亲身上勤劳、质朴又有所追求的品质,引领学生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四)再读课文品析精美语段父亲有着如此优秀的品质,但他身上还有很多东西令我们深思,再读课文,品析精美语段,深入到父亲的内心世界。品析13、21、27、28、30段通过细节描写捕捉父亲内心活动,说说父亲究竟是一个自尊的人还是一个自卑的人?为什么?13段:揣摩父亲的心理,以父亲的口吻在13后加入父亲的心理描写。(表现他内心强烈的渴望、羡慕、谋划。)21段:本段运用了描写方法,体现了父亲的心理。(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讨论交流。)——动作、神态无奈、高兴小结:生活的艰辛和重压使父亲“驼惯了”,让这位父亲已经不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关注,而习惯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