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第二课时)课型新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中心事件。3、体悟本文饱含深情的语言。过程方法1、学习本文是如何精心选材的2、领会“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个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品中人物对悲惨的历史悲剧的感悟与思考,认识战争到战争的残酷,激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文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语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2、对战争的认识与思考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二、探究、质疑。这篇文章是一篇对法西斯的控诉词,细读文章不难发现,文中充满了一组组看似矛盾对立实则统一的事物:历史与现实、美丽与沉重、忏悔与狡辩、人性的呼唤与罪恶的枪声、(德)忏悔——狡辩(日)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并对之进行分析探究,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与你们一样,复习上节课内容完成与本节课的自然衔接。学生联想思考师生互动体悟本文饱含深心中充满了对这场罪恶的战争的痛恨,和对所有爱好和平的人的敬意。同时,我又发现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语句很难理解,如文章开头的引文中提到的:“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同学们,你们在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语句呢?能不能把它们找出来,再细细琢磨这些句子的含义?1、课文开头的引文说:“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为什么既说是沉重的记忆,又是美丽的记忆?(课后练习题)情的语言。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交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一天之内,七千人惨遭法西斯强盗的屠杀,这是沉重的;但面对法西斯的屠刀,南斯拉夫人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他们怀着对生命强烈的爱,却不向刽子手乞怜,表现出了“整个发族的英勇”,这是美丽的。“美丽的记忆”后面一句就说明了为什么“美丽”,要注意“整个民族的英勇”一句,这是说,面对法西斯屠刀,南斯拉夫人宁死不屈。有一位老师,“纳粹要他合作,他说:‘开枪吧!我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课!’”所谓“合作”就是要他做民族的叛徒,这位老师是有民族气节的,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课文第四部分摘录的遗言,表现了无辜的平民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然怀着强烈的爱向生者倾吐师生互动师生互动认识战争到战争的残酷,激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意识。心声和愿望,没有人向刽子手乞怜。还有一位工人要“孩子们为父报仇”。他们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这是美的,令人崇敬的,所以说“这是个美丽的记忆”。这确实是一个沉重而美丽的记忆。我们崇敬塞尔维亚人的英勇,认同他们的历史观,让我们用良知、用正义和着作家的心声一同呼吁:永远不要再有战争和屠杀了!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沉重而美丽的记忆。今年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同学们能够说说哪些是“沉重而美丽的记忆”吗?面对历史,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教师引导明确:我国在抗日期间,同样遭受了苦难,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我国人民,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段历史是沉重的;我国人民不忘记历史,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并不是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也是美丽的。2、文中说到:“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这句话如何理解?这句话中,两组加点的词是否矛盾?为什么?(课后练习题)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学生思考学生思考交流师生互动体悟本文饱含深情的语言。学生思考体悟本文饱含深情的语言。师生互动学生思考师生互动学生思考师生互动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的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