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1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简述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描述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Ⅰ)②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Ⅱ)③比较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Ⅱ)④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Ⅲ)⑤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Ⅰ)⑥简述化能合成作用。(Ⅰ)2.技能目标: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3.情感目标:体验前人探索光合作用的研究历程,并作出相关的评价;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讨论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①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作用。②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④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有助于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捕获和转化。光反应和暗反应是光合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过程,弄清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才能算是真正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才能分析和讨论哪些环境因素将对光合作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析前人的研究历程,评价他们的研究方法,得出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结合当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和讨论,对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2.教学难点:①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②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以及光照强度、温度、大气中CO2含量、植物体内H2O的含量、叶龄、矿质元素、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等因素综合在一起,都将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要引导学生理解这其中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讨论,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三、课时安排:4课时(其中1课时为本章练习、讲评、复习)四、教学设计:(第1课时,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学习活动教学说明(课堂时间安排)“问题探讨”教材P97。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太阳的光线中有能量,我们制造出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捕获其中的能量并转化为电能。绿色植物也思维热身,引导学生从光的波长(质)和光的强度(量)两个方面来认识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3’)提出思考的问题。学习活动教学说明(课堂时间安排)要捕获并转化太阳光中的能量,那么,绿叶中通过什么物质或结构捕获并转化光能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远在1.5×1011m之遥的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表面时是混合光,其中的可见光束看起来是白色的,但它通过三棱镜就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7色连续光谱,其波长在380~760nm之间。我们看到的红旗呈现红色,桑叶呈现绿色,是由于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该物体又将讲解相关的物理基础知识,为后面做好辅垫。(3’)这种颜色的光波反射出来(称为反射光)而造成的,绿叶反射了绝大部分的绿色光,所以绿叶呈现出绿色。如果,你透过一片绿色的玻璃看天空,你看到的是透过绿色玻璃的绿色光(透射光),而其它波长的光或者被玻璃反射,或者在透过绿色玻璃时基本上被绿色玻璃吸收了。我们做的这个实验,主要目的是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并设法将这些色素分离开。实验原理:①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因为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其中)②利用层析液将提取的色素在滤纸上进行层析时把原本混杂在一起的色素分开。(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方法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问题:①加入SiO2和CaCO3的目的分别是什么?②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问题:细线如果画得过粗,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弄懂方法和原理,不能为完成操作而做实验。(2’)问题可由学生发现并提出,其他小组回答或修正,老师给予修改、评价。(3’)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学习活动教学说明(课堂时间安排)问题:如果层析液加入过多,淹没了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5.观察与记录。注意色素带的颜色、宽窄、间距。分别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问题探讨。(与教材P98的归纳的4种色素结合学习)接下来再加两个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