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概念》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教材,必修5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一)》,本节可主要讲解数列的描述性和函数性定义,数列的分类,数列的通项公式,而不涉及数列的其他表示方法。二.学生分析本节面对具有一定分析、理解、推理能力和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普通高中高二学生,已经对函数有了较深的理解。一般来讲学生会感觉到数学比较枯燥,特别是概念课,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入概念时一定要勾起学生的兴趣。另外这节内容和函数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理解数列与函数的联系是本节的一个难点,这种联系不仅能为学生深入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方法提供条件,而且还能为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提供机会。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叙述及分析具体内容活动建议行为动词目标动词数列的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观察,归纳知识性:了解课程标准对数列的叙述非常简洁,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提高数学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是一线教师的努力所在。关于数列的概念,课程标准的要求层次为了解,这意味着学生要对数列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将数列与函数联系起来,这样可以加深对数列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运用函数的观点去研究数列,并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二)教材分析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地位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数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在解决数列的某些问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数列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概念的认识,使他们了解不仅可以有自变量连续变化的函数,还可以有自变量离散变化的函数。(2)数列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迭代的思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3)数列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堆放物品总数的计算要用到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又如产品规格的设计的某些问题要用到等比数列的原理;再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也要用数列的一些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与对数列定义的理解尤为重要。(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理解数列的定义。(区别描述性定义与函数性定义)(2)理解数列的分类。(整理数列的分类标准按项数分类与按单调性分类,能区分两类数列)(3)掌握确定数列的一种方法——通项公式。(总结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这种方法刻画数列)2能力目标1(1)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探索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2)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品质和勇于探索创新的个性意志,体验和感受数学美。3情感目标(1)欣赏故事,激发对数列的兴趣。(2)体验学习数列中的乐趣。(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数列的定义的归纳与认识;教学难点:数列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四.设计思想教学理念: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理念,建构主义教学强调知识的相对性,个人性和情境性;反对知识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观点,认为知识是通过学习者主动地有意义建构而获得。贾斯珀教学模式为设计基础,创设情景,帮助学生整和数学概念,将数学概念和技能都镶嵌在活动中,再将课堂活动融人学生小组、个体间的相互磋商和建构中。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气氛民主、活跃、互动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们自己从开发对这些技能与概念的理解开始,诼步培养解决今后的一些挑战性问题的能力。主要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去疑;鼓励学生去探;激励学生去思,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精神。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达到探究、归纳的目的。五.教学情境设计2教学内容活动时间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问题3-4分钟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