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8-14-1-姓名:班级:学号:小组:2.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习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学习重难点】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的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现象【自主学习】一、实验原理:利用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一)还原糖与发生作用,生成。(二)淀粉遇变蓝。(三)脂肪被染液染成,或被染液染成色。(四)蛋白质与作用产生。二、材料用具(略)写出课本上所给材料分别用来鉴定哪种物质:三、方法步骤:1、实验材料的选择:(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的生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易于观察。可选用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二)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生物组织,若利用显微镜观察,则最好选择种子。如果是新鲜种子,可不必浸泡,如果是干种子,需浸泡3h~4h最适宜切片(浸泡时间短,不容易切片;浸泡时间过长,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三)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植物材料常用,且浸泡1d~2d,适于研磨,动物材料常用。2、设计记录表格,记录预测结果,然后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检测,用+(有)或-(无)记录实测结果。3、检测的方法步骤(1)还原性糖的检测和观察取材(含糖量高、的植物组织)→制备组织样液(制浆→用层纱布过滤→取液)→显色反应(组织样液ml+刚配制的ml后呈现色,经50-65°水浴加热2min后生成)结论:(2)淀粉的检测和观察取材()→检测(向样品中滴加2滴,摇匀后变成色)结论:(3)脂肪的检测和观察取材(种子浸泡)→切片(将子叶削成薄片)→染色(取最理想的薄片,在薄片上滴2-3滴染液3min)→去浮色(滴加1-2滴洗去浮色)→制片→观察(在下找到已着色的圆形小颗粒,移到视野的,调镜后换用观察)结论:(4)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选材与制备(组织研磨液)→显色反应(组织样液ml+振荡摇匀后呈现色,再加入4滴后摇匀变成色。)结论:2012-8-14-2-四、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一)在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实验中,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放入盛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斐林试剂不稳定易变性,应。(二)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在加相应试剂鉴定之前,要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颜色作对比,增强实验的说明力。(三)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如果用蛋清稀释液作为实验材料,一定要稀释到一定程度,否则,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彻底,试管也不易洗刷干净。五、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甲液乙液A液B液成分鉴定物质使用方法反应条件反应现象1、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浓度为0.01g/mL。2、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Cu(OH)2;双缩脲试剂实质是碱性环境中的Cu2+。3、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溶液,再滴加CuSO4溶液。【合作探究】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淀粉酶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检测出来。请回答:(1)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其中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是和溶液,不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是和溶液。(2)用试剂区分不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溶液。(3)区分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溶液的方法及检测结果是。【思考感悟】本节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2012-8-14-3-一、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原理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一)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二)淀粉遇碘变蓝。(三)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四)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二、实验流程归纳:(一)选材→制备组织样液→显色反应。(二)脂肪的检测还可利用显微镜观察法,实验流程为:取材→切片→制片→观察。三、实验材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