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VIP免费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_第1页
1/1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一、动荡中变化的金代社会生活1、原因:①西方列强侵略(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开银行、商店,舶来各种洋货,移植西方生活方式)②清政府近代化措施(在济南、武昌等开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③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商埠兴起)2、物质生活的变迁:①衣:广州上海等地买办,穿西装,留美幼童穿西装剪辫子,揭开“断发易服”序幕。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倡中山装。洋布涌入,洋衣洋袜渐多。②食:通商口岸、大城市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西式糖、烟酒、饮料,逐渐被接受③住:沿海大城市,买办、资本家仿造西式住宅,民国的高官显贵,建造花园式洋房。④行:沿海城市,青年人骑“洋车”外出,达官贵人乘小汽车,做生意开始坐火车3、近代习俗习惯的变迁①戊戌变法时期:“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民国成立后:颁布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倡导自由婚姻。婚丧仪式由铺掌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社交礼仪采用,握手、鞠躬。称呼采用平等的“先生”“同志”。“改正朔,用阳历”,增国庆、元旦节。二、新中国的新生或新风尚1、物质生活的改善①吃:粮食购销矛盾尖锐,国家实行统购统销的粮食政策——改革开放后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奋斗目标——1987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进一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②穿:衣服人均拥有量大幅度提高,着装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服装店琳琅满目。③住:改革开放以来,住房状况空前改善。——1995年“安居工程”,中低收入职工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住房。——追求拥有现代设备、环境优雅的舒适住宅。2、风俗习惯的进步①新中国后,下令取缔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反动会道门等社会丑恶现象,抵挡了封建糟鉑。②1950《婚姻法》废除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提倡勤俭节约、热爱劳动、无私奉献、乐于助人,使社会风气发生根本改变。③休闲成为人们热肠生活的一部分。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最大的城市上海。4、粮票、布票、油票:温饱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当时物资短缺、购销矛盾的产物,体现国家当时统购统销的政策。用心爱心专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