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目标“另起炉灶”与“一边倒”;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重点难点1、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3、历史地分析认识现代中国外交与世界格局变动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导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历程: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外交环境的恶化: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第四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课前预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正值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涨,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___和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采取的外交方针,概括为三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950年,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___________的签字仪式;4,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__________________,它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5,1954年的____________和1955年的____________;是中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6,1955年,周恩来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它促使亚非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参考答案: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资本主义阵营;社会主义阵营。2,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6.求同存异。用心爱心专心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2)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欧洲、亚洲建立起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主义阵营;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4)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2,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另起炉灶”: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使得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既说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被孤立,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政权。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4,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果:1)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共有25国承认);2)1949年毛泽东访问苏联;3)1950年周恩来出访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思考: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中国革命冲破了帝国主义战线建立勒新中国。用心爱心专心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2,目的: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友好关系。3,提出:①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印度代表团时;②再次提出:在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③最终完善: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4,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