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课标要求】(1)了解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2)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1975年全面整顿。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进一步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和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的论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提出和实践。2、邓小平是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概括邓小平的主要革命活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系。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历史意义。二、过程与方法:归纳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归纳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坚持真理,敢于同错误路线斗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教学重点】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学难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教学过程】导入:《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在美国颇有影响力。1976年1月19日的封面,“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看来美国已经看出邓小平将对中国的未来影响巨大,那么邓小平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1978年12月25日的封面人物是美国总统卡特,标题是:与中国邓小平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看来这是卡特的外交方向。1979年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1979年2月5日的封面,人物是邓小平。标题写着:邓来了。是说邓小平访美一事,非同小可。1983年9月26日,标题是:邓小平走出了毛的阴影(或者说邓小平排除了毛的错误影响)。1985年9月23日。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1997年3月3日。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邓小平逝世)可见《时代》周刊对邓小平的关注是十分密切的,而且评价也是非常高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感受下这位伟人的伟大事迹。一、人生经历(一)革命生涯邓小平,四川人。共和国10位元帅,四川籍元帅有4位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邓小平1904年出生,他父亲最初给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邓先圣,5年后起学名为邓希贤,18年后,为适应白色恐怖下秘密工作的需要,在武汉,又更名为邓小平。1、留学岁月:赴法勤工俭学、赴苏联学习。⑴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⑵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⑶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1党党员;⑷1926年,赴苏联学习。思考:留法少年邓小平是怎样走上革命的道路的?①内心涌动着救国救民的激情;②在法国艰苦的工厂劳动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使他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③周恩来、赵世炎的影响和帮助。2、戎马生涯(1)土地革命时期①1929年,领导百色、龙州起义,创立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②1931年在中央苏区担任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红军《红星》报主编等职③1933年,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受党内“左”倾领导人打击——第一次下④1935年,参加长征和遵义会议——第一次上(2)抗日战争时期①担任八路军129师政委,与刘伯承合作。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②1940年,指挥并参加百团大战(3)解放战争时期①指挥上党、邯郸等战役,配合了重庆谈判②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③1948年-1949年指挥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思考一:“邓小平同志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是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请各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法国留学期间加入共产主义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发动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红七军和红八军。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为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