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教材内容:教科书选取了国民革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历史事件------黄浦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大革命时代,教科书最后对大革命失败地原因及结果进行了简单地分析和介绍。一.课标要求[来]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史实,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识读北伐战争形势图,增强读图能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掌握查找资料和整理、加工资料的方法。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方法,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国民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走向进步的重要历史事件,在国民革命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明确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初步认识它的本质。三.教学过程(一)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前查找有关本节课的资料,并做好上课的准备。注意历史和现实地联系,强调历史地借鉴作用。(二)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三)课堂展示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演材料:我们今天要开这个学校,是有什么希望呢?就是要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内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如果没有好革命军,中国的革命永远还是要失败。所以,今天在这里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孙中山提出问题孙中山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学生:反映了孙中山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精神。学生:反映了孙中山在失败中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屈不挠精神。教师总结指出: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一生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在他的努力下,1924―1927年,中国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讲授新课:1.自主探究,建立知识结构课件出示预习内容:一、黄埔军校的成立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黄埔军校的建立二、北伐的胜利进军1.北伐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2.北伐的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北伐的主战场:湖南、湖北4.北伐胜利进军: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②福建→浙江→上海三、国民革命的失败1.“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发生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实现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师和学生一起填写答案。2.体验探究,理解历史知识。黄埔军校的创建教师利用材料继续提问:材料中所说的“军官学校”是哪一所学校?创办者是谁?创办的时间是哪年?学生:材料中的“军官学校”指黄埔军校,创办者就是孙中山,创办的时间是1924年5月。教师:哪个小组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黄埔军校?学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创办的一所革命军校。孙中山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岛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我们在习惯上称之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为军校总理,廖仲恺任党代表,蒋介石为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教师:我注意到刚才在介绍时,同学们提到“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创办的一所革命军校”。哪个小组可以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共产党员在黄埔军校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以周恩来、叶剑英为例说明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的作用(具体内容略)。教师:既然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那它与其他学校相比,一定有它的特点,表现在什么方面?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学生:与旧式学校相比,它设立了党代表,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教师:黄埔军校为什么加强政治教育?学生:为了让学员明确革命的目的,树立明确的目标,坚定革命的信念……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都应该有目标,有信念,并为之不断努力。黄埔军校创建后,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