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妙用处处【摘要】“随文小练笔”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那么如何用好“随文小练笔”呢?我认为可以在学文前、学文中、学文后练笔,促进学生深悟文本内涵。【关键词】“随文小练笔”亮点巧用新课标文本内涵“随文小练笔”不同于单元作文训练,其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生活实际,极有利于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紧随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深入领悟文本。下面就“‘随文小练笔’之亮点”和“‘随文小练笔’之巧用”两方面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一、“随文小练笔”亮点一二三1、促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2011/02/22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进行作文的最重要的动力。传统的作文教学——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忽视了教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易造成学生视野狭窄,词汇贫乏,认识水平低。而“随文小练笔”就改变了这一现象。小练笔的题目大多是学生自己的出的,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心里有什么感受就尽情抒发。这样做,贴近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可实实在在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另外,单元作文训练,学生从审题开始,继而选材,打草稿,修改,直至誊写,有一个较长的写作过程。我们教师批阅一次作文往往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就很难及时品尝到习作成功的快乐,而“随文小练笔”就不一样,学生动笔的时间短,我们能及时评价,大多数学生在动笔之后马上就能感受到作文成功的快乐,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2、促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而且不同的文章都有着不同的内容,因而,学生在阅读这些课文的过程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体验。这些体验,正是学生进行作文的良好素材。如果弃置不用,那么,这些素材将渐渐被学生遗忘。而“随文1小练笔”就起到了让学生适时地把心中的所思所想所获写下来的作用,能为今后的习作积累起丰厚的素材。3、促学生文本内涵的深悟我们部分老师认为语文课就该是学生说说笑笑,热热闹闹40分钟,那才叫“精彩”,我认为有点偏差。而如果仅仅把阅读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作为教学重点,也未免有失偏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再说,文本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只满足于阅读与表达对话,一些最本质的东西还是不能丢。如,品味鉴赏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学会遣词造句等等。而“随文小练笔”就能促学生达到这种效果,深悟文本内涵。“随文小练笔”亮点多多,但在语文教学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最佳时机,使“随文小练笔”在促学生深悟文本内涵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二、“随文小练笔”妙用前中后1、学文前练笔,学生趣也浓浓,激其深悟文本内涵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此,我很注重课堂教学的开头。而实践证明,“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安排学生在学文前练笔”则是课堂教学开头的一种好方式。如教学《捞月亮》时,考虑到本班学生的思维能力挺强,口头表达能力还不错,我先不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而是让他们根据这题目自己来编故事。一听到“编故事”,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了,他们充分想象后,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结果一个个故事都非常动听,什么“小猴子”、“小猫”、“大象”等动物都出现在故事中了。大部分学生都是讲这些动物不够聪明,把水中月亮的倒影当作“月饼”。这时,学生乐了,在乐中也懂得了凡事都要搞清楚后再行动。这时,我亮出了故事“我利用月亮倒影的原理哄表弟”。这“捞月亮”是完全出乎学生意料的,无需太多的言语就能让学生明白:遇事动动脑筋还可以把本属于“愚蠢的行为”变为“聪明的行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轻松地落实了教学目标。又如在教学《黄山奇石》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猴子观海图”和“仙人指路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后描述一下。给学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