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虱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王千秋概述�阴虱病是阴虱寄生于阴部及肛门周围皮肤、毛发并叮咬皮肤所引起的瘙痒性皮肤病�阴虱长约1mm~2mm,形似蟹形,虱卵呈长圆形,为铁锈色或淡红色小粒,常粘附阴毛近根部�一般直接通过性接触传染,为性传播疾病之一�临床上以阴部瘙痒为主要表现,患处皮肤可出现丘疹、抓痕、血痂、毛囊炎及继发性皮肤改变病原学�阴虱属虱科,为无翅小昆虫,形似螃蟹,以巨爪钳住阴毛,用口器吸血�阴虱卵呈椭圆形,经三次蜕变发育为成虫�雌虫产卵时分泌胶液,使卵牢固的粘附毛发或丝织纤维上�阴虱畏强光喜阴暗,昼夜均能活动,多在夜间或人静的时候吸血�当人体温度升高、体温下降、宿主死亡,或与另一宿主密切接触时,阴虱即自动自人体脱落另寻新的宿主�人是阴虱的唯一宿主流行病学�阴虱的传染主要是经过性接触而传染�据报告38%的阴虱病人曾有其他性传播疾病感染�一项评估男同性恋的报告指出,有67%的同性恋者至少有一次头虱或阴虱感染�阴虱亦可通过衣帽、毛巾等生活用品间接传染,多见于发生在儿童头发、睫毛、眉毛上的阴虱�阴虱在世界各国均有散在流行,近年来我国由于社会人员流动及部分人对性观念的改变,非婚性接触增多,阴虱发病率渐呈增高的趋势�阴虱病常可合并其他性病临床表现�阴虱主要聚集寄生在阴毛及肛周体毛上,用口器刺入皮肤,吸吮血液,同时放出有毒的唾液,既可防止血液凝固有可使人致病,而且边吸血边排粪,加上机械性的刺激引起宿主瘙痒�轻重不同的瘙痒和皮疹,搔抓后可出现表皮剥蚀、抓痕、血痂、毛囊炎、脓疱疮及继发感染临床表现�青斑--在阴部、股内侧、腹部、腰部出现直径约0.5cm左右斑疹,青灰色,不痒,指压不退色�病人内衣裤上常有阴虱所排泄的污褐色粪便及搔抓所致的血迹�患处可见阴毛上粘附有灰白色颗粒状的阴虱卵及阴虱实验室检查�显微镜镜检:剪下有阴虱和虫卵的阴毛,镜检可见阴虱和虫卵治疗�治疗原则�以外治为主�治疗目的为杀虫、止痒及预防发生并发症�剧痒影响休息者可对症处理�内衬裤要煮洗或熨烫�剃去阴毛,并用火烧毁�治疗其他合并的性病�性伴要同时治疗治疗�25%苯甲酸苄酯乳剂、10%硫磺软膏(霜)或优力肤霜等,每日2次外搽�25%~50%的百部酊,每日外搽2次,连续3日�1%γ-六氯苯(1%γ-666)香波或霜(林丹霜)外搽�若病人瘙痒剧烈,可给以对症处理,如给予赛庚啶2mg,或扑尔敏4mg,bid~tid,口服;若合并感染,给以敏感抗生素外用�如用上述方法治疗后7~10日,又有新的虱卵出现,应重复治疗1次疥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王千秋概述�是由疥螨寄生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疥螨属于螨类,侵犯人皮肤引起皮肤损害�可通过性行为传播�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病原学�疥螨是一种体外寄生螨,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成虫5个阶段�疥螨主要寄生宿主角质层深处及颗粒层,噬食角质组织及淋巴液,并挖掘形成皮肤中的隧道流行病学�疥疮分布广泛,是一种世界性流行性皮肤疾病�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及青年集体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包括性接触)而传染,如与病人握手,同床睡眠、发生性行为等�疥螨离开人体后可存活3日~10日,因此也可通过病人的被褥、衣服、手套、鞋袜等间接传染临床表现�累及皮肤较柔软、薄嫩的部位,如手指缝及其两侧、手腕屈侧、肘窝、外阴部、腋窝前缘、下腹部、外阴部、腹股沟、大腿上部内侧、臀部、女性乳房皱褶处�皮疹的基本损害为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散在性分布,其中隧道具有特征性临床表现�夜间剧痒--有特征性的表现�疥疮结节--在疥疮病程中或治愈后,病人阴囊阴茎皮肤上形成绿豆至黄豆大小淡红色或红褐色的结节实验室检查�显微镜镜检�选择丘疱疹或隧道,用消毒针头挑出隧道盲端灰白色小点置载玻片上,镜检可见疥螨和虫卵�病理检查�见到炎症性病理改变和疥虫和虫卵治疗�治疗原则:杀虫止痒,预防并发症,切断传染源途径,治疗共患者,消除传染源�局部用药�5%二氯苯醚菊酯(扑灭司林)霜,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