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重、难点)2.举例说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含义。3.说出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1.用假说—演绎法推理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2.结合实例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他对科学的热爱和锲而不舍的精神。3.通过对不同题型的解题训练,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领悟其中的解题方法。一、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二、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实验选材方面: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一对性状,再研究多对性状。3.对实验结果的处理方面:运用了统计学方法。4.实验的程序方面:提出问题―→实验―→分析―→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2.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A和a、a和a、A和A都是等位基因。()2.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无须考虑显性亲本作父本,隐性亲本作母本对实验的影响。()3.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指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4.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先进行等位基因的分离,再实现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5.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一定相同。()提示:1.×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而a和a、A和A控制的是相同性状。2.√3.√4.×在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5.×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例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或Dd。自由组合定律[问题探究]1.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提示:(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2)细胞核内的遗传因子。(3)两对或两对以上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2.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如何?提示:(1)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2)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3)基因型相同,若环境条件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即基因型+环境条件―→表现型。3.若n表示生物个体所含有的等位基因对数,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是多少?自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分别是多少?提示:配子种类数为2n,自交后代基因型种类数为3n,表现型种类数为2n。[归纳总结]1.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范围(1)范围:两定律均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凡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均不符合,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也不符合。(2)发生时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配子的过程中。2.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性和独立性(1)同时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同时进行。(2)独立性: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与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3.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多对相对性状的自由组合问题是指三对或三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它们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如表所示:相对性状对数123…nF1配子种类数24(22)8(23)…2nF1配子可能的组合数416(42)64(43)…4nF2基因型的种类数39(32)27(33)…3nF2基因型的分离比1∶2∶1(1∶2∶1)2(1∶2∶1)3…(1∶2∶1)nF2表现型的种类数24(22)8(23)…2nF2表现型的分离比3∶1(3∶1)2(3∶1)3…(3∶1)n名师提醒:表中最右列的数学式适用于n对基因均为杂合的情况下,如果不都是杂合的,则该数学通式不适用。此时可使用分枝法进行讨论。小麦子粒色泽由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C和c所控制,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红色,只有全隐性才表现为白色。现有杂交实验:红粒×红粒→15红粒∶1白粒,则其双亲基因型不可能是()A.AabbCc×AabbCcB.aabbCc×aaBbCcC.AabbCc×aaBbCcD.AaBbcc×aaBbCcB[本题是3对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A项中两亲本杂交,子代中的白粒占(1/4)×(1/4)=1/16,符合题意;B项中两亲本杂交,子代中白粒占(1/2)×(1/4)=1/8,不符合题意;C项中两亲本杂交,子代中白粒占(1/2)×(1/2)×(1/4)=1/16,符合题意;D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