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教材分析:本文按空间顺序极有层次地写了于园,着重介绍了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语言上雅俗兼用,传神,有表现力。学情分析:本文文字较难,朗读中的生僻字、断句、翻译时的歧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难度,要引导学生多朗读,难句取其整体意思。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2、欣赏黄鹤楼和于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美,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学重点难点:1、疏通文意,能解释、翻译一些难句。2、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奇、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不久春游去了苏州东山的席家花园------憩园,能说说那花园有哪些景致?有什么特点吗?(学生交流,谈私家花园的特点。)"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历来也是一个游览的好去处,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览一个富人家的公园------于园。二、介绍作者张岱,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人,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三、朗读。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集体读)正音:葆生艇子芍药槛啾唧窈无憾四、积累字词、疏通文意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对译课文,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同学解答疑难,师点拨纠正。携余往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坐其中,颓然碧窈五、理解感悟1、文中写"于园奇在磊石","磊石"奇在哪里?(以实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2、通过写"磊石"的奇,体现了于园的什么特征?3、作者说:"至于园可无憾矣"欣赏了于园之后,你感到是否还有遗憾?4、你最喜欢于园景致中的哪一点?谈谈喜欢的理由。(学生讨论、交流)5、作者带我们去黄鹤楼和于园"神游"了一番,你对黄鹤楼和于园的总体印象如何?两者有何不同?你"神游"时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思考、分小组交流。)(全班讨论交流)六、作业:1、把《黄鹤楼》或《于园》改写成白话散文。2、想想我们身边的建筑有哪些新奇的地方,把它介绍给同学们。板书设计于园第二部分(第1段):介绍于园所在地及其主人,交代自己游园的缘由。第二部分(第2段):游于园所见所感。奇在磊石。(以石奇,以空奇,以幽阴深邃奇。)水阁和四周景色及感受。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的原因。《黄鹤楼》学习目标一重要实词和虚词二翻译重要语句三背诵课文学习方法: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学习时数:1课时黄鹤楼历史上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也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更为人所知。惟有黄鹤楼,它名扬四海,主要由于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诗和李白等诗人有关黄鹤楼的吟咏,并非因为一篇文章而名闻遐迩。有关黄鹤楼的文章,过去是不是没有人写过呢?事实并非如此,唐人阎伯理写的这篇《黄鹤楼记》就是现存最早的一篇一千多年前的关于黄鹤楼的碑记。《黄鹤楼》节选自《黄鹤楼记》这段文字,可分为四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隅:角落。文章开头两句,就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的西南角,使人一开始对黄鹤楼就有了明确的方位印象。第二层(第3至8句),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图经》云:"费讳登仙,尝兰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图经》:附有图画、地图的书籍或地理志,费讳三国蜀汉大将军。登仙,成仙。驾:乘、骑。憩:休息。以名楼: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以,介词,用,后面省略宾语"之"。之,指代黄鹤。名,动词,命名。《神仙》之传: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广采群籍,记载了当时所传的神仙故事。《述异》之志即《述异志》.南朝梁任舫著,大抵掇拾古代笔记、小说中志怪故事而成。黄鹤楼始建成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据唐李吉甫,《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