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温度计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学器材:电脑平台、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自制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图片。一年有四季之分,我们主要靠什么来区分?引入温度的教学。二、进行新课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1)介绍教材“想想做做”实验引入温度计的教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凭感觉判断的高低是不可开的,要想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2)演示“自制温度计”怎样测物体的温度,需要如何改进?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这个小瓶虽然能准确地分辨出两杯水温的高低,但却不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还需要加刻度,缩小体积。2、温度计的原理、构造和分类(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2)、构造:玻璃泡、玻璃管、液体和刻度。(3)、分类:试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3、摄氏温度单位:摄氏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然后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摄氏度。举例说明温度的写法和读法,如37℃读作三十七摄氏度;-4.7℃读作零下四点七摄氏度或负四点七摄氏度。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会认: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2)、会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3)、会读:稍后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4)、会看: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体温计(1)、结构、量程、分度值。(2)、使用。三、课堂小结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3、0℃和100℃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会认:量程、分度值和0刻线。会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会读:稍后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会看: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体温计四、巩固练习、作业练习参见幻灯。作业为教材课后练习题。五、板书设计参见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