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东汉的兴衰【目标要求】1.记住东汉的建立,汉光武帝振兴国家的措施;2.了解东汉时期的外戚、宦官专权;3.理解“光武中兴”的原因。【课堂热身】活动1:初读正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活动2:组内交流、检查、质疑;【合作探究】探究一:“光武中兴”阅读课文87-89页“光武中兴”正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东汉的建立过程(2)出现光武中兴的原因经济上:东汉的兴衰“光武中兴”1.从东汉起,皇帝即位时年纪都很小,无法处理国家大事,于是把持朝政,依靠掌权;2.小皇帝长大后,依靠,打击外戚,就这样,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政。外戚宦官专权1.新朝:年,废掉西汉皇帝,建立新朝;十多年后,规模巨大的、起义将新朝埋葬;2.东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3.汉光武帝的措施:(1),(2),(3),(4)。黄巾起义1.原因:东汉后期,矛盾尖锐;2.经过:年,太平道首领领导的起义爆发,历史上称为;3.影响:瓦解了的统治。政治上:结果:探究二:外戚、宦官专权和农民起义活动1:观察下面的表格思考:皇帝即位年龄皇帝即位年龄殇帝1岁质帝8岁安帝13岁桓帝15岁顺帝11岁灵帝12岁冲帝2岁献帝9岁请回答: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活动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思考回答问题:材料:“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1)这段引文出自何处?(2)引文中的“甲子”指哪一年?(3)“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4)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课堂小结】东汉初的“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的黑暗政治与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外戚宦官专权,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走向衰败。【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东汉的建立者是()A.光武帝B.刘邦C.汉文帝D.王莽2.东汉建都于()A.咸阳B.长安C.洛阳D.开封3.史称公元25年刘秀所建政权为“东汉”的原因是()A.因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B.因刘秀起兵于东方C.因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D.因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4.所谓“光武中兴”,其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B.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5.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6.在西汉和东汉初期,政治政策上的不同之处是()A.曾下令释放奴婢B.曾下令减轻田租C.注意整顿吏治D.注意提倡节俭7.汉光武帝与汉景帝采取的相同措施有()①减轻农民负担②取消苛捐杂税③整顿吏治④提倡节俭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8.下列帝王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A.汉武帝B.王莽C.汉景帝D.光武帝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光武中兴的内容是()A.减轻农民负担B.裁并机构C.任用敢于执法的清官廉吏D.治理黄河10.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材料二: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引自《后汉书·光武帝纪》请回答:(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光武帝的措施是什么?目的如何?(2)光武帝还实施了哪些措施?第15课东汉的兴衰【课堂热身】公元9年王莽绿林、赤眉25年刘秀洛阳减轻农民负担,释放部分奴婢,精兵简政,整顿吏治中期皇太后外戚宦官农民与地主184年张角黄巾起义【合作探究】探究一:“光武中兴”【合作探究】探究一:“光武中兴”(1)25年,参加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后代刘秀设坛祭天,登基称帝,重建汉王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减轻农民负担,释放部分奴婢,精兵简政,整顿吏治巩固政权,安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经济,国家出现兴盛景象探究二:外戚、宦官专权和农民起义活动1:皇帝即位时年纪都很小容易造成外戚、宦官专权活动2:(1)东汉黄巾军预言(2)甲子指公元184年(3)“苍天”暗示东汉政权,“黄天”指太平道的天下(4)张角【达标检测】1.A2.C3.D4.B5.D6.C7.A8.D9.D10.D11.(1)释放部分奴婢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2)减轻农民负担精兵简政整顿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