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染色体(1)染色体的结构图示:(2)染色体的类型(依据着丝粒的位置划分):(3)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由DNA和蛋白质组成。(4)功能上:染色体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DNA的载体。(5)数量上:每种生物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对恒定的。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则是成单存在的。1.怎样表述染色体和染色质之间的关系?提示:它们是细胞中的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1.精(卵)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卵细胞)。2.同源染色体概念中“同”指的是形态大小相同;“源”指来源,两条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3.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前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后期Ⅰ,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后期Ⅱ。4.染色体数量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后期Ⅱ染色体数量与体细胞相同,但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5.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胞质均等分裂形成四个等大的精细胞,再经变形而形成精子;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卵细胞(大而富含营养)和三个极体。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识别染色体的标志有哪些方面?提示: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等都是相对恒定的,它们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标志。1.染色体与染色质染色体在间期以细丝状的染色质状态存在,有利于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分裂期以螺旋状的染色体状态存在,有利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和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在形态上有染色体与染色质的明显区分,其他情况下统称染色体,如染色体复制。2.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粒、DNA的关系(1)染色体的条数等于着丝粒数,有几个着丝粒就有几条染色体。(2)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复制后,一个着丝粒上连接的两条相同的单体,这两条单体被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其整体是一条染色体。染色单体在S期形成,在前期显微镜下可见。(3)比较见下表:项目图形着丝粒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1个1条无1个1个1条2条2个3.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1)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a′、b和b′、c和c′、d和d′。(2)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粒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如图中的a′和b、a和c等。[特别提醒](1)不管一个着丝粒是否含有染色单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都是以着丝粒的数目来确定的。(2)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S期染色体复制之后、后期着丝粒分裂之前的一段时期,如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1.减数分裂的概念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时期在原始生殖细胞发展成为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场所以动物为例:睾丸(♂)或卵巢(♀)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2.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1)间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子水平)、染色体复制(细胞水平)。(2)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后形成四分体,在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发生交叉互换。中期Ⅰ: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最终细胞两极都只有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末期Ⅰ: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且无同源染色体存在。(3)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Ⅱ:时间很短,每条染色体都有2条染色单体。中期Ⅱ: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后期Ⅱ: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Ⅱ:两个子细胞各自分裂,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1.是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是不是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减数分裂?提示: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减数分裂,只有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进行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