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美国的悲剧》:通过一个穷教士的儿子克莱德·格里菲斯为追逐金钱财势堕落为蓄意杀人犯的故事,揭示了利己主义恶性膨胀的严重后果,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生活方式对人的罪恶性腐蚀毒害作用。作者将人物构思和心理刻画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使作品具有丰满的现实主义内容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2.《约翰·里斯朵夫》: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生活为背景,通过音乐家约翰·克里斯朵夫一生个人奋斗的经历,反映了19、20世纪之交知识分子的精神探索(人道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出作家反对现存秩序的进步立场和坚持人类进步文化的艺术观点。3.《等待戈多》: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怪异、离奇、荒诞的内容和形式去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表现生活在西方世界中的普通人的尴尬难堪的处境。剧中人对于戈多的徒劳等待,表现了西方人精神上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剧中人彼此间的不可分手离弃,则隐喻着西方人逐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也反映了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4.毕加索与《格尔尼卡》:毕加索是西方现代美术诸流派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其名字已成为“现代艺术”的代名词。他是立体派绘画艺术的开创人,他把数学概念引入绘画艺术,用“三度空间”来画人物,把不同角度的同一对象表现在同一幅画面上。作品《格尔尼卡》以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低沉的调子,渲染悲剧性的气氛,充分表现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难点:如何评价荒诞派艺术“荒诞”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形式在《等待戈多》和达利的作品中有所反映。荒诞派艺术以反传统、无逻辑和非理性为主要特点,涉及戏剧、文学、绘画、摄影等诸多领域。西方现代荒诞派艺术的产生背景:20世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同时也使人的异化进一步加剧,许多人为外部的物质所控制,内心空虚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极度的空虚感和焦虑感,于是就有人借助艺术,以怪诞、扭曲、反理性等形式来宣泄人类的这种不良情绪,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可以说,在荒诞派艺术看似无逻辑、非理性的表达方式背后饱含了人类的许多辛酸与无奈,它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对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及人的各种心态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三、学法指导(1)列表法。对本课文学家、美术家的国别、姓名、代表作品,通过列表归纳掌握:姓名国别代表作品德莱塞美《美国的悲剧》罗曼·罗兰法《约翰·克里斯朵夫》贝克特法《等待戈多》肖洛霍夫苏《静静的顿河》奥斯特洛夫斯基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毕加索西班牙《格尔尼卡》达利西班牙《记忆的永恒》(2)分析法。文学作为社会现实的审美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美国的悲剧》问世于20世纪20年代,分析美国这一时期社会现实,从而了解《美国的悲剧》诞生的背景。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反过来,可以通过《美国的悲剧》认识到作品中所描述的克莱德的悲剧是美国现实的反应,事实不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分析《约翰?克里斯朵夫》主要内容,来了解帝国主义时代美国、法国的政治和文化。通过分析小说《静静的顿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梗概,来了解当时的社会大背景。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历史课中关于文学名著学习的侧重点是揭示作品内容与特定历史背景的关系,不同于文学专业中单纯的文学欣赏。(3)体验法。排演课本剧,通过排演《等待戈多》的课本剧,在排练、演出过程中体验《等待戈多》中荒诞派艺术特点和所表现的西方人精神上的空虚以及对生活的无望、麻木,体会西方人渐已丧失了独立、健全的人格以及在冷漠的西方世界中人们的某种精神需要。(4)图文结合法。本课中的图片较多,在学习中,注重图片与基础知识的结合。《德莱赛》、《美国的悲剧》插图与揭露和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毕加索》、《格尔尼卡》与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达利》与《记忆的永恒》等,都要结合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