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权承袭: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王位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2.王权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3.行政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王位世袭制的产生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礼记》核心论点: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社会财富和社会权力的集中,即“家”的私有观念深化,表明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内容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诸侯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等级关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评价进步性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局限性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分封制下的文化扩展把周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曹兵武《分封制度与华夏传统的普世化》核心论点: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的扩展,增强了国家认同感。1.含义:利用父系血缘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3.内容(1)分为大宗和小宗,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2)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3)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4.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家国合一,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家国同构”的特点(1)“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2)“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1.背景(1)政治格局: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2)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3)阶级关系(4)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2.措施(强国之术)(1)经济(2)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3)政治(4)社会习俗3.影响——秦国崛起(1)政治: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2)经济: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3)军事: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教材补遗】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也就是以血缘宗法制度为基础的贵族分封制度。【图解历史】分封制的实质【易混易错】“封建”的不同含义核心观点:分封制的实质是周王对地方实行统治的一种等级制度。【归纳总结】“一、二、三、四”归纳宗法制的要点【漫画解史】宗法观念的现代价值核心观点:宗法观念已经渗透到当今中国社会的基层。【构图解史】西周政治制度及其联系核心观点: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外在的体现,而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图画解史】★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核心观点: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社会现实的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遭到守旧派的强烈反对。为此,商鞅与守旧的群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为其变法革新奠定了理论基础。重点一权力分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