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与明确问题一、教学内容分析《发现问题》是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是设计过程的起点,而发现问题又是明确问题的前提。发现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首要阶段,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以及揭示与明确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节由“问题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两部分组成,在此前所学的《设计的一般方法》已有接触,属于设计的第一阶段。本小节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对《发现问题》作进一步深入地论述,通过对“问题的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系统阐述,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中学生对“问题”并不陌生,从小到大,他们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传统教育底下的学生多数是被动的接受问题,没有主动去发现问题的意识,遇到问题总是退缩和回避。如何让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虽然,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础,认识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具备了发现问题的初步知识,但判断能力较差,难以发现有设计价值的问题。因此提高他们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确发现技术方面问题的重要性。(2)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交流及小组合作对案例分析探究,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活中的点滴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增强问题意识,养成关注生活、勤思考于的习惯,增强学生探究欲望。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2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策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案例、录像资料、图片实物展示和交流探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对发现问题的方法的学习。六、教学资源准备搜集发现问题的相关案例、图例,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展示工具(如可弯吸管、真空塑料袋、可伸缩衣架……等的实物或图片)。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请观察下面的图片,并思考一些问题。图片展示:自行车、伞、易拉罐(可选其中一个图片展示)(2分钟)思考题:每次的发明创造都解决了些了什么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言(2分钟)教师小结:每次的发明创造都解决了一个或多个问题大家也可以看出,发明创造的重点在于发现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发现问题,然后引入课题)(二)授新课: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板书)一发现问题(板书)1、什么是问题(板书)内容(PPT演示)在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问题,各门各科都涉及“问题”,本课程所讲的“问题”是指技术世界中的问题,并强调技术问题主要是“怎么办”的问题,应从技术角度进行考虑和解决。2、发现问题的重要性(板书)(5分钟)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故事: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巨型发电机出现了故障,很多人都修不好,只得请来了德国的电机专家来修理。这位德国专家来了以后,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呆在发电机旁,这看看那听听,最后,他在发电机的顶上划了一条线。告诉修理工,将顶盖打开,将划线处的线圈减少16圈。故障果然被排除了。这位德国专家向福特公司索要1万美元的酬金。很多人认为不值,因为故障很简单,排除也很容易。但福特的老总认为值。因为他发现了问题。而不在于排除故障的复杂与简单。(图片中的创新设计同样也说明了发现问题的重要性)3、问题的来源:(板书)(2分钟)人类的需求与愿望是技术问题的来源。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PPT演示以下内容)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自然遇到的问题。(例如,为了解决如何清洁牙齿的问题,人们设计出了牙刷和牙膏。)第二种、别人提出的问题。(工作生活中常遇到)第三种、设计者主动发现并想解决的问题。(发明创新)【论述】第三种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发明家的潜质,具有挑战性,利于技术的进步,它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思考、细致入微的工作和独具慧眼的发现和一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