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2、过程与方法: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做到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认识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重要法宝;②通过对土地革命、土地改革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的分析,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原因: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6月初中心移到,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4)意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条件:的实践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及其与中国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2)过程:中共一大规定;中共二大制定了,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二、国民革命1、国共合作(1)原因: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受挫,使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的重要性;孙中山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决定“以俄为师”,同意国共合作;共产国际的促进;(2)标志:。2、实践活动:北伐战争3、意义:动摇了统治,打击了侵略势力。4、失败原因: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11、工农武装割据(1)武装起义:、秋收起义等。(2)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3)根据地的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成立;进行反“围剿”斗争。2、红军长征(1)原因:红军第次反“围剿”的失败。(2)经过: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1935年召开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胜利会师,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3)结果: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四、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八年抗战,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2、解放战争:粉碎进攻,土地改革,战略反攻,三大战役,解放南京。3、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推翻了、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4、历史意义: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5、历史认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的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思考:1、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步步从幼稚走向成熟的?2、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合作探究: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不同特点。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