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九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目标: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理解变化和性质的联系,并能解释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一、题组训练一(问题习题化)1.(2014菏泽)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鲜牛奶变质B.酵母粉发酵C.钢丝球刷碗D.洁厕精除垢2.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酒精挥发C.用食醋除水垢D.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3.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4.(2014定西)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用稀硫酸除去铁锈B.用氢气作燃料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干冰人工降雨5.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被禁止添加在食品里。塑化剂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粘稠液体B.熔点-50℃C.有慢性毒性D.溶于多数有机溶剂6.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有氧化性B.酒精有可燃性C.浓盐酸有挥发性D.浓硫酸有腐蚀性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D.硫燃烧时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8.下列有关物质的描述,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1)镁带能够燃烧(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4)氢气能够燃烧(5)加热铜绿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二、知识梳理清单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和联系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3.物质的变化、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三、题组训练二(知识网络化)1.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利用化学反应获得电能的是()A.风力发电B.水力发电C.火力发电D.太阳能发电2.(2015泸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金块抽成金线B.干冰升华C.可燃冰燃烧D.蔗糖溶解于水3.(2015苏州)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4.(2014郴州)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Cu(OH)2→CuCl2B.Zn→H2C.H2O→H2D.AgCl→NaCl5.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铁块和铜块的是()A.比较它们的形状B.比较它们的密度C.比较它们的颜色D.用磁铁吸引6.(2014漳州)下列图形能正确反映实验事实的是()A.充分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稀硫酸中加入铁粉C.氯化钠溶液里加水D.硫酸铜和硫酸混合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7.化学中常用下列词语描述物质的性质:可燃性吸水性溶解性酸碱性。(1)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它具有。(2)氢气作为燃料是因为它具有。(3)石蕊和酚酞可用来检查溶液的。(4)能否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是根据气体的。8.(2015揭阳)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1)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性。(2)氢氧化钙常用于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变成坚固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HCO3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点拨:利用变化或性质的本质特征解决问题,准确掌握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四、题组训练三(中考链接)1(2014济宁)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A.氮气性质稳定保护气B.酒精可燃性消毒剂C.食醋酸性除水垢D.干冰升华吸热人工降雨2.(2014德州)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固体析出B.敞口放置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白色固体析出C.浓硫酸溅到木材上,木材变黑D.长期掩埋于地下的铁器上产生红褐色斑点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且颜色变化正确的是()A.向有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的试管中加水,所得溶液呈紫色B.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C.将烘烤过的木炭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红棕色消失D.红色的铜在潮湿的空气一段时间后逐渐变绿4.(2014绥化)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不相符合的选项是()A.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B.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