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中和反应溶液的pH复习目标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并能熟练应用一、题组训练一(问题习题化)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2、胃酸能帮助消化,但过多的胃酸会危害健康。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物质是()A.NaClB.Al(OH)3C.CaOD.NaOH3、下图表示的是身边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有关这些物质的比较和判断正确的是()A.柠檬的酸性比橘子弱B.橘子汁显碱性C.草木灰水的碱性最强D.萝卜显中性4、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B.由蓝色变为红色C.由红色变为无色D.由无色变成红色5.某同学在实验室测定了几种溶液的pH,其结果如下表:溶盐CuCNa2SO4水Na2CONaOH液酸l2溶液溶液3溶液溶液pH<7<7=7=7>7>7该同学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盐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B.pH>7一定是碱溶液C.pH=7一定是盐溶液D.pH<7一定是酸溶液二、知识梳理清单1.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2.认识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学会判断中和反应发生的实验方法。4.了解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pH。5.初步学会通过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比较物质酸碱性的强弱。三、题组训练二(知识网络化)1.(2015•吉林)根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2.(2014常德)人体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胃液0.9~1.5B.胆汁7.1~7.3C.血浆7.35~7.45D.尿液4.7~8.43.(2014齐齐哈尔)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4、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由于现象不明显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A锌与稀盐酸B烧碱溶液与稀硫酸C氧化铁与稀硫酸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5.(2014贺州)如图是稀HCl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能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B.a克是指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C.A点时,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D.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6、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知识点拨:应用中和反应和溶液PH的变化规律来解题四、题组训练三(中考链接)1.(2015福州)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3.(2015广州)常温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H=2的溶液显酸性B.pH=7的溶液显中性C.溶液的pH由5变成2,其酸性减弱D.pH>10的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因为碱性太强3.(2014佛山)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不考虑酚酞和水)()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和稀硫酸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C.直接将甲组的废液排入铸铁管下水道,可能腐蚀铸铁水管D.将两组的废液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4.(2014武威)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